1882年的一个夜晚,美国富豪皮尔庞特·摩根家中前所未有的明亮,这是电灯第一次出现在人类家庭中。
为了庆祝这个伟大时刻,摩根在家中举办了盛大宴会,邀请了近400位当时的名流前来参观——这些新兴的工商业富豪,几乎每一个都对电灯这项新应用充满了兴趣。
看着灯光下涌动的人群,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很清楚,一个时代到来了。
几乎相同的故事,在130多年后的中国再次上演。智能家居,正在渐渐取代传统家电,就像当年,电灯取代蜡烛。
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起源于技术进步,都彻底改变了一个行业,都能吸引新兴阶层。又都不那么完美——在过去的几年里,想要搭建一套智能家居,得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极客。
2019年,5G的迅速发展,似乎让这个试图完成“万物互联”的行业找到了钥匙。但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先行者,比如小米来说,5G会是“生态链”的最后一块拼图,还是缔造真正对手的前夜?
谁都不知道。
01
水大,鱼大。
这个逻辑可以解释中国很多行业的迭起兴衰,也包括家用电器市场。
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裂变的新家庭,安土重迁的民族传统,越来越开放的消费观……这些难得的因素放在一起,促成了中国家电市场近几十年的整体繁荣,也激发了两次“电器革命”。
中国的第一次电器革命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晚的多,却也迅猛的多。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顶峰出现在1996年。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普通中国家庭极少拥有家用电器,“手电筒的高普及率”,甚至成了多年后赵本山小品里的一个段子。后来,便宜的半导体收音机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二件家用电器。
真正被中国人认可的家电——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三巨头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一份子,要到80年代中晚期。
当时,几户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看《渴望》、《射雕英雄传》和《排球女将》的景象,后世再难寻觅。当时,为了保障这些要靠指标,靠关系,还要花费大量家庭积蓄才能购买的电器“安全”,人们会额外购买变压器,还会织一个套子盖在散热孔上。
这很荒诞,也很正常。对于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来说,电器是必需品,也是奢侈品。
改变这一局面的,是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奋起直追。
上世纪9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品牌来自日本,质优价廉;如果家中有人出国,带回美国电视也可以接受;前苏联布加勒斯特星牌是最差选择。寥寥无几,且价格不低的国产货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994年,在“振兴民族品牌”的大旗下,中国家电行业开始以价格战的方式发动了商战。
在冰箱和洗衣机两大行业,海尔公司双线作战,张瑞敏要求降低价格,还要搭配“星级服务”。TCL在李东生的带领下,推出了价格只有日本彩电2/3的大屏幕彩电。另一个电视机品牌“长虹”,在倪润峰的带领下,一次就降价300元。
这样的近身搏杀下,中国家电企业渐渐夺回失去的市场,1996年,成为中国家电一个辉煌的起点,这一年国家经贸委宣布6个重点扶植公司,包括宝钢、江南造船、华北制药、北大方正,也包括长虹和海尔。
巨大的市场缔造了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品牌,海尔、长虹、创维、TCL、康佳等品牌,一起撑起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辉煌十年。
在“第一次家电革命”及其余波震荡的十余年时间里,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渐渐添置了越来越多的“必需品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几乎普及到了全国的每一个家庭;空调、电饭煲、油烟机也日渐普及。
不过,此后的时间里,中国人购买家电的速度放缓下来,直到“第二次家电革命”的到来。这一次,中国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
如今的中国人在购买什么家电?你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小家电全球市场规模则实现了7%的增长,其中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亚太地区整体增长了13%。
小家电,并不是指体积小,更多的是在说其用途细分。比如“烤箱、面包机、空气净化器等非必需品”,又比如“愈发细分的煮蛋器、咖啡机和无线吸尘器”,另外还有些是针对更小众人群的,比如“按摩椅和洗脚盆”。
中国人在家电行业的消费升级正在启动,从购买“必需品”到提升生活品质,再到关注细分品类,一个新的巨大市场正在形成。另一个巨大的趋势是:智能化。
“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的热销,让无数传统厂商看到转型的机会,也让无数独立品牌有了突围的可能,肯定会催生出一两个行业巨头。
群雄逐鹿,谁会脱颖而出?
02
智能家居这个词,已经说了很多年。遗憾的是,它依然不算完美,甚至不算完善。
首先,要打造一套智能家居系统,成本很高。相对于传统家电,但凡带上“智能”二字,价格几乎都要翻倍。而且,设计和建设一套智能家居成本,还需要付出额外的“智力成本”。
“从设计时就要考虑,比如网络的布线,比如插座的位置,跟传统的装修有很大差别,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愿意接这样的业务。”一位装修公司的朋友说。
因为智能家居是一个整体系统,往往一个地方考虑不周全,整个系统的运行就有问题,所以,他们通常会充当反对者的角色,有客户一提智能家居,他们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
当然,也有用户自行在家中进行智能家居改造,这并非不能成功,但这件事本身就要求使用者首先是一个“极客”。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智能家居”,排名靠前的网页都是“手把手教你搭建一个智能家居”“入门智能家居搭建”等,你如果无基础又有兴趣,先要在浩瀚如海的网页中找到干货,再一点点去芜存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寻找品牌,挑选产品。
如果没有一点DIY精神,恐怕很难坚持下来。
然而,智能家居除了建设成本高,还存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
在购买了不少“智能产品”后,用户发现,自己想要体验的功能并没有实现。“空气净化器不能根据空气情况自动开启,智能窗帘半夜突然自己开了。”有用户提到,现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似乎只是多了一个智能手机控制功能。
更重要的是,智能家居“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来自多个厂商,谁都想做头部平台,没人想做附庸,于是,想要控制一整套智能家居产品,手机上要装十几个APP。
这还没有传统开关方便呢。
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提供者,要么来自于传统的家电行业,缺乏互联网整体思维;要么是一些异军突起的独立品牌,想要建立标准,有心无力。只有少数几家,才有生态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小米和华为。
说起智能家居,不能不说小米,这个以手机为切入点的企业,更大的野心在于“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
几年内,它甚至已经完成了前期积累——现在打开小米的智能家居APP米家,你可以将家中很多东西连在一起,进门有门铃和智能门锁,厨房有水壶和净水器,客厅有小米智能音箱、小米空调、小米电视、小米盒子……
不知不觉间,小米带有“智能”字样的产品几乎占领了你的家和生活。
这不能不说到小米的生态链战略。
在雷军的一次演讲中,小米展露出这样的定位:硬件、新零售与互联网服务三个互相协作的支柱,组成了“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而能提供整体智能硬件服务的背后力量,则是小米生态链。
2013年,雷军开始布局他的一块新版图——小米生态链,并立下flag 5年内成立100家生态链公司,将小米的模式与打法带到不同的行业创造一群“小小米”,围绕小米手机业务布局一整片“竹林”,从而让小米在战场中存活的更久。
2019年,小米的生态链完成布局,其中有近百家跟智能硬件有关。
小米的战略高瞻远瞩,用户定位也十分精准。就像当年的爱迪生寄望于新兴的工商业富豪来为电灯泡买单,年轻的米粉,或者说新都市人群体,也正成为雷军的坚强后盾。
遗憾的是,最坚定的米粉,也无法构建起一个稳定、快速、便捷的智能家居系统,因为就算是先行者小米,也存在着硬伤。
缺乏关键技术。
03
智能家居系统的本质,在于通过多个传感器将各个孤立的系统信息连接起来,但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不同品牌的产品无法互联互通。
另外,过去的环境里,传输速度不够,也制约了这种连接的出现。
2019年上半年,5G的应用无疑是最让人兴奋的基础技术,无数智能家居观察者和从业者认为,这就是解决现有问题的钥匙。
5G技术将由政府牵头,通过国际权威机构制定标准,有望打破各大企业割据一方的局面,打破智能家电之间的孤岛。
另外,更加快速的5G传输,可以实现更高效、稳定的网络,解决4G时代存在传输延时和超窄带宽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万物互联。
看起来,5G落地,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
问题是,对于小米这样提前布局的先行者来说,5G的到来,是最后一块拼图,还是竞争对手崛起的前夜?
130年前,电的应用为人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让无数人看到巨大的财富机会,但也曾经爆发过“电流之争”。
当时,大发明家爱迪生和他创办的通用电气支持直流电的应用,而他的竞争对手,发明家特斯拉及其支持者西屋电器,则支持交流电。
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双方在争夺照明权上显得非常激烈,爱迪生获得了当时美国大部分工商业富豪的支持,但是,最终的获胜者却是西屋电器——当时,西屋电器以低于40万美元的报价获得了胜利。
先行者未必能赢,这已经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商业真理。
面对一个新时代,面对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势必有无数创新,也会有无数尔虞我诈,赢家在哪,谁也说不清楚。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