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初5G牌照的发放,中国进入了5G时代。许多行业将因此发生颠覆性的变革。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这些城市当中的改变自不必说。对于乡村振兴,5G也将功不可没。
万人课堂的智慧教育
提到乡村振兴,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教育问题。众所周知,乡村地区最根本的一件事,也是最难办的一件事即是教育。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幅员辽阔,城乡经济差异巨大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国家通过建立中心学校,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支教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定的乡村教育问题。但由于地域广阔,山村,乡村相距遥远,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城市相比仍然困难重重。
虽然在4G时代,通过直播课程的方式,已经实现了乡村部分地区在线教育的试推广,但由于流畅度和带宽有限,造成了视频播放卡顿,同时无法接入过量的设备。这就使得远程课堂很难大范围推广。但5G时代,将使得万人高清同步在线互动课堂成为可能。未来课堂的可接入移动终端将更多,网络延迟和师生互动也将获得质的提升。这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获得名师指导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除了教育以外,5G带来的大数据产业繁荣,还将使得智慧农业真正落地。也就是说,物联网技术将在未来真正应用到农业当中。在农作物或者相关的稻田,水坝以及需要的场景部署传感器,然后将数据上传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端,结合AI进行分析,完成后提交合理化的控制报告。这将使得传统上复杂的耕种管理变得简单。通俗来讲,就是利用传感器和相关设备收集大气、土壤、作物以及病虫害等多方面数据,经过分析后反向指导农业生产。
得益于5G推进的加速,物联网“万物互联”的优势将被充分发挥出来。对于乡村来说,从农业种植,畜牧,水产都将因此受益。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都将显著提升。
5G将在乡村的哪些场景落地?
1,智慧耕种
5G乡村落地,最显著的首先是智慧耕种。其实现在耕种的温室大棚就已经开始引入智能化设备了,比如管理员会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的湿度,营养成分,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湿度以及外部的天气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相关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管理者不需天天到大棚里蹲点,坐在电脑前面就可以详细的了解到所负责大棚农作物生长的各种数据,包括是否缺水缺肥,或者是否有病虫害发生等。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传统人工监控的方式相比,这种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的工作效率提升不言而喻。
对于耕种来说,5G时代就是各种先进设备和土地耕种相结合。除了监控大棚,在机械化操作方面5G也将展现其优势。比如未来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向远在监控室的管理员提供障碍物数据,并即时修正路径。无人机通过空中监控,收集各个田块的基础数据,为后期的大数据化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依据。以后的农民,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刀耕火种,在家里即可完成千亩土地耕种......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将因此飞升。
2,智慧畜牧
关于5G在乡村地区的应用,我国并非先例。其实英国目前已经在部分农村地区完成了5G覆盖,而且还发布了《5G智慧牧场物联网计划》。该计划是在母牛的腿部安装传感器或者是颈部安装项圈,收集牛的实时信息,然后通过5G网络传输到管理员的手机上。由此便可以实时掌握每头牛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设计最佳的饲养模型。
和农业生产与畜牧一样,5G在水产养殖当中也同样有用武之地。通过在池塘或者水产养殖场当中部署相关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即时获得水的溶解氧,PH,水温,ORP,氨氮、亚硝酸盐等关乎鱼虾蟹等水产生死存亡的关键数据。养殖户可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获取水质分析、设备运行状态、鱼虾健康状况、产量预测、养殖风险等情况,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和防控病害。并基此构建完善的水生生态,形成一个可持续循环的生态系统。
3,智慧旅游
除了改善教育,耕种,畜牧以及水产养殖之外,乡村旅游也将因5G获益。众所周知,目前的乡村游已经成为城市人放松的新途径,但周末或者节假日往往人满为患。提前帮助客人规划行程,缓解旅游景点压力将不仅提升游客体验,也可以提升景点接待的服务效率。但是在4G时代,由于带宽的限制,高峰时段对设备接入的数量同样很受限制。借助5G技术,可以让游客实时了解景区状况,并提前规划行程。同时还可以通过VR技术,让景区更好的推销自身特色。比如将特色菜品推荐到用户眼前......
乡村发展5G尚有难点
5G带来诸多现实好处显而易见,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我国乡村的5G推广还面临一些困难需要解决。比如国家近些年来虽然通过“村村通”工程,已经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辐射到了乡村。但截止2018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8.4%。这主要是由于乡村地区人口密度小,使得搭建成本高;地形复杂,提升了基建难度等原因所限。
除此以外,一些人为因素也使得网络的建设难度加大。比如由于架设的线路有可能经过村民的田地而遭到人为阻碍。之前就出现过施工人员因为维修高压线遭到村民阻挠,而使得部分地区长时间停电的事故发生。这些“邻避效应”的问题在5G网络铺设初期,也需要多方协调解决才行。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IDC圈”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IDC圈网站及所属新媒体号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任何方式加以利用。如有转载需求,欢迎与本网联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IDC圈”或相关新媒体号名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