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5G时代,开启全球智能教育新期待”圆桌论坛拉开帷幕。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开放平台事业部总裁黄琰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杭州新东方学校校长吴晓飞,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首席执行官、前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司司长Richard Culatta,上海纽约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罗开朗(Keith Ross),爱文世界学校总裁Jeff Clark以及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副总经理项煌妹等嘉宾,共同探讨5G时代对全球教育发展的变革与影响。
核心观点:
5G不单是技术突破,5G的出现,作为通信界一个划时代的产物,会带来很多相关技术和产品形式的创新。
科技在每个发展阶段中都需要具备伦理观,需要坚守基础的道德底线,需要具有社会责任。
当我们讨论科技伦理的时候,我们需要给每一次的科技创新以一定的试错空间,给创新一定程度的包容。
(黄琰在论坛中发表精彩观点)
(黄琰在论坛中发表精彩观点)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在今天下午给大家分享5G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5G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推动作用。
今天我还是首先隆重地向大家介绍我们这次圆桌会议的几位嘉宾。
首先我们欢迎美国前教育部教育技术司司长Ronald Culatta先生。
第二位嘉宾是上海纽约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罗开朗先生。
第三位是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开放平台事业部总裁黄琰先生。
第四位是爱文世界学校总裁Jeff Clark先生。
第五位是北京电信公司副总裁项煌妹女士。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变化非常快,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科技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科技领域目前最主流的话题就是5G技术,那么5G技术对于教育科技到底有怎么样地应用,或者在教育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本场分论坛的讨论主题。
接下来我们邀请我们几位嘉宾分享观点,让我们能够一起去进行思想的碰撞,争取通过下午40分钟的时间,给各位到场的嘉宾一些更好的观点分享。
首先我们请Culatta先生来给我们做一些分享,比如现在在世界范围内,5G都在哪些领域应用?5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进行哪些尝试和探索呢?
Richard Culatta: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给大家做分享,非常好,5G是一个非常好的新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当中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是可以被赋能的。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们有大量的教育的数据,也有很多的内容,但我们并没有充分使用这部分数据,没有真正把这些数据应用到更好的场景当中。对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来讲, 5G加上AI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利用这些技术和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个例子是最让我激动的,5G能够帮助我们人与人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是以前无法实现的那种联系。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来讲,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在当我还是老师的时候,是我自己教他们,他们就非常清楚自己的特长。但是在5G环境中,他们知道能够找谁去回答问题。所以关键就是我们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将人与人连接起来,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做交响乐,有些可以跟其他的在地球上的学生共同做音乐会。大家能够找到不同地点的同伴,这是很好的,不仅仅是提供内容,而是能够将学生跟其他同年的学生实时地在全球联系起来。
主持人:谢谢,我们知道纽约大学的Ross教授在深度学习方面是非常有研究的专家,刚才提到5G对于信息的内容、以及连接都可能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科技支撑,想请Ross教授分析一下,在5G还有机器学习层面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更多的尝试呢?
Keith Ross:当然我们都知道5G会有10倍上传的速度,很多延迟都已经不再存在了。同时能够增加一些联网的设备,我们可以更好地连接到这样的网络当中。我尤其认为5G它是一种转变,是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之间的联系,一下子就进步到深度学习这个话题的转变。
现在有很多教育环境的需求,需要有AR和VR这样的应用,我相信5G会成为AR和VR应用当中最基本的一个前提。5G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它的低延迟性,AR的应用,它可以提供很多的课堂内容,那么现在如果我们使用AR的眼镜在一种虚拟的或者是在增强学习环境之下,由于一些电子的元器件因素,这种眼镜戴起来非常沉重,同时还会有一些延迟。不仅仅是互动,而且还是一种自然的现象,5G会颠覆这一种状况。我们想象在未来这样的5G世界,我们的学生都会佩戴增强现实的眼镜,不仅在学校中学习,也在学校外学习。比如学习中文,像我这样一个外国人学习中文好多年了,戴增强现实的眼镜,看一下不同的中文字,我可能会有一些想学这个字历史、学这个字意义的想法。我可以了解关于这个字的一些视频,这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学习工具。
回到刚才您提到的5G还有深度学习的话题,深度学习也有非常强的联入性。在很多深度学习中,在底下我们是一个神经网络,你要输入很多的信息到神经网络当中,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同时我还可以把它上传到边缘或者是云端,所以它的应用是非常丰富的,这都是5G能够实现的。
您可以看到的尤其是减少4G的延迟性,能够让它实现非常好的效果。
主持人:好,谢谢Ross教授,刚才从两位教授的讨论当中,我们也发现其实5G这个技术除了让我们能够去更新内容,创建更新更多的连接,还能让我们在教育场景上面应用AR/VR等技术成为可行性。下面我们有请黄琰老师谈一谈,在我们教育领域中,5G的应用有哪些具体的场景,或者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哪些创新的尝试,可以和大家分享?
黄琰:好的,谢谢主持人。
其实教育和5G结合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对于5G的理解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理解的5G是字面上的5G,我们跟项总这样的专家更多讨论的是5G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好的特性。那个时候我估计在座大多数伙伴也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可能还没有买过一部5G手机,还没有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实际用起来的5G是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对于5G理解的第一阶段,但是我们很感兴趣,很愿意去学习去问。
第二阶段,我给好未来的高管每个人买了一台5G手机,然后推荐他们去运营商开了5G的套餐。海淀区的5G接入还很少。当他们第一次感受到5G的时候,一个高管告诉我,说他的手机有1个G的下载速度,他说太震惊了,以前我们战略上讨论过很多产品形态,但当有了真实冲击以后,我们具体讨论能做什么才变得更有力量,更有真实感。那时候我们就讨论一个话题:好未来做了很多线上的教育,很多在线的课堂,有了这么快的速度以后,我们能不能做到一个目标,就是让线上的课堂无限接近于线下的教室。所以在那时候,我们很多的业务单元开始因为有了巨大的变化。刚才Ross教授也说10倍20倍的变化,我们能不能把当前的在线教育做得延迟更小,做到清晰度更高,做到真实度更高呢。
第三阶段,我们又和项总还有行业里很多的同仁专家讨论,我们有一个新的认知,就是5G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突破。5G的出现,作为通信界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它会带来很多相关技术和产品形式的创新。我想在座的诸位可能很多人都经过中国最近20年互联网的发展,正是因为互联网,它只做了定义基本的协议,只让速度比以前拨号更快了一点,于是就产生了电商,产生了新闻推送,产生了短视频,产生了移动互联网,产生了大数据。就一系列的技术本身在互联网发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没法预测到。而事实上,在未来的10年和20年里,正是因为这种基础建设的存在,让很多的技术、产品的一系列创新,都超出了最开始在互联网刚刚出现时候我们的预期。5G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看到的5G的变化,相信再过3年到5年来我们再看一系列新的技术,包括计算能力进一步的提升,包括AR/VR、全息还有一系列我们现在想不到的技术等,都会随着5G的成熟一起成熟。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讨论5G,大家可能会更加胸有成竹一些,但是在此时此刻我们保持这个关注、探索和有了我们认知到这一步的理解,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这个阶段讨论教育和5G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点。
主持人:好,就像黄老师说的,我们在2012、2013年4G来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像在2019年4G应用会这么广泛,再过几年5G应用更广泛的时候,我们突然也会发现5G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范围可能会非常广。然而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去做布局和铺垫,我们的铺垫在几年之后就可能会是助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们接下来非常高兴欢迎到爱文世界学校的Clark先生。在爱文学校有一个理念叫“同一个学校不同的校园”,在深圳也有一所爱文学校,我们也想听听Clark先生给我们分享一下,怎么样看待5G的?
Jeff Clark:当我们想到5G的时候,很自然会觉得这个商机是很大的,因为它能够实现教育的全球化,而且让教育有更高的质量,让更多的人可以用到。当然也会有很多的误解,比如大家觉得我们大脑中也只用了10%的脑力。但是我们想一下,目前全球的计算力,我们只是大约使用了10%的大脑的力量,在很多的领域我们仍然拥有非常强大的潜力,尤其是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的贫困地区,甚至没有水。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中,针对不同的学校作出诸多的研究,打造出更加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们已经发展出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像更多的太阳能板或是在学校里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使用平板电脑等等方式。
我们在这里有更多的挑战,我们会知道在这里可能涉及更多的科技以及内容,让这些方式能够有更多的变化。
主持人:谢谢Clark先生。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在同一个学校不同的校区(校区可能是地理位置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5G让距离变得更近,同样我们可以通过5G更好的去学历史,像Ross先生说到我们可以更好的学历史,更好的去预测未来。
刚才黄老师说给每位高管买了一个5G手机,现在5G下载速度可能是1G每秒,如果我们在座的所有人今天听了这个论坛,大家都去买5G手机,会不会导致下载速度下降,5G和4G到底除了更快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特性,我们也请项总给我们分享一下。
项煌妹:好,谢谢主持人这样的一个问题。
作为运营商的代表,我们有一句话叫5G不等于“4G+1G”,5G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演进,有可能给我们行业的赋能带来更多的变革。
对于教育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刚才包括黄老师在内的几位嘉宾也有说过,不管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计算方面的能力,还是在5G网络大量产生数据的一个前提下, 4G和5G有啥区别?之所以用G,G也就是generation,一个代的意思,为什么有4G+,有4G1.0、2.0、3.0,只要有G都是几个关键的要素,它有更新换代了,你比如说10年是1倍,还是20年是一倍,这是一个一个的概念,对于5G来说有3个刚性的变革,一个它的马路更宽了10倍,这个10倍是最基础的10倍,
我们想长安街双向8车道,现在是汽车双向80车道,这是最低的,刚刚开始的时候,黄老师有说他的楼里我们第一时间给布上了5G基站,就他们一家在用,所有每个人都有1个G的下载,那么4G的时候不见得有100兆的下载,至少是10倍的关系。
第二个是时延更低,10倍以下时延的提升。比如说我们现在飞机飞到纽约10个小时,但你现在跟纽约是1个小时的行程圈,那么你带来的变革是什么?
第三个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它的连接数是100倍,至少100倍的增加,1平方公里原来是1万个连接数,所以刚才主持人问我一个小区里是不是能把2000个人连上,我说你已经out,100倍,100万个连接数,我们的清华已经全部做到了井盖、垃圾筒、电表、灯杆互联,你想想基础设施的管理,当然还有人,还有自行车,5G的网络将它们连起来都成为了可能。
5G真正能够给我们教育行业带来什么?刚才黄老师说1.0、2.0、3.0在做探索,有一句话对我非常有触动,无限可能,让远处和时空跟你所处的现场交织成为真实。
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全息,我现在在这里讲话,也许在新疆在哪个地方,因为有超级的上行,有多角度的这样一个机位,它能够很低的延时把我现在说话的这种状态,沉浸式的、通过云渲染和AR/VR的技术在远端呈现出来,它给我的感觉可能就是面对面的感觉,对比4G在技术上,5G带来的这样的进步。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有没有在技术领域,在教育方面有过一些尝试和探索,刚才您提到比如说在清华大学,现在已经布局了一些5G的基础设施。
项煌妹:已经布了20多个基站。
主持人:在具体应用上有没有一些探索?
项煌妹:我想是有的,还是在教育方面,我们中国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典故,从教育的公平性来说,在2018年4月份,作为5G国家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的战略坚决做到落地。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说到“三全两高一大”,其中三全就是教学应用的全网式覆盖,第二个是学生应用全学生的覆盖,第三个是数字校园的全学校的覆盖,这可不仅仅是北京,刚才北京市教委李副主任说我们北京基础设施很OK。对于偏远农村、偏远的地方来说,在5G场景下,我们能够做什么,比如说老师应用5G,就有可能做很多的课件。我就打一个比方,我们在做消防、地震、博物馆的展出,这些课件原来只是放图片,那现在呢,你就可以在VR/AR和全息背景下去做。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我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戴上设备,就可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应用。
我们在清华大学也做了我说的万物互联。第二,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做了一些布局。我就把这个案例分享一下,在8月十几号大学迎新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迎新的点,他们就做了一个摄像头,通过5G的设备,到学生的库里进行数据的交换,就知道哪个学生已经报道了,当然这个学生本人是不知道的,像这种基于5G网络“边缘节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就成为了一种应用的手段。
主持人:感谢项总的分享,我们也了解到5G不仅是快,它还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它的带宽要足够宽,第二个是它的连接可能更具有无限性,我们再去看演唱会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手机没有信号的情况,第三我们可能有低延迟的效果,高清视频,可以传到世界任何角落可能是没有延迟的,对于我们教育应用场景可能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其实我当时在厦门工作的时候,有一个中学也有这样的应用,学校把每一个体育场上的足球上面都装上了芯片,小孩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鞋里有芯片,足球里有芯片,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把学生整个运动轨迹包括运动量做一个收集,然后去分析学生的各种运动上课情况以及运动情况。我们发现未来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想的手机是连到网络上的,而且很有可能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每个垃圾筒,每一个教室桌椅可能都是连接到网络上的,我们也很期待,迎接这个科技的到来。
刚才第一个部分我们几位嘉宾都在讨论一个问题:5G的科技与教育的应用场景。其实我们发现我们还是在路上,而且我们只要去拥抱这些科技或者是拥抱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些尝试,就可能在未来得到我们所期待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特别的希望和在座的教育专家进行探讨,因为在座都是非常资深的教育专家。我们在(国家2035年的计划当中写到,均衡其实是我们未来的教育目标,推动各级学生均衡发展)酌情准确表述。那今天下午的论坛我们一直也在谈教育均衡的问题。5G和教育均衡,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或者5G的科技如何能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今天下午在我们“情系远山”的会场看到,我们的视频可以直接输送到农村的场景,各位嘉宾对于这个问题有怎么样精彩观点的分享,我们首先有请Culatta先生给我们做分享。
Richard Culatta:科技确实能够赋能我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令人难以置信的,在这里我们会涉及到更多的政策,我帮助奥巴马先生有6年的经验,我们通过这些政策方式能够有更好的期待。对于不同的公司或者是有更多的网站网络,同时,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学校,我们会让他们有更好的沟通。
所以学校之间的链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有更好的均衡化的方式,而且我们能够挤压出更多的潜能。我认为这是非常令人感到激动的。在这里有更多的情况,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会涉及到一些5G的世界,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到我们的政策,或者说对于我们第一个相应的结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来解决,是否有一些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同时,我们能够把5G进行一些更好地转换,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相应的效果。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
同时,我们面临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我们会涉及到不同的图书馆,有更好的沟通,能够有更好的方式来改变他们,这是我们考虑到的一些案例。
我们可以思考到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有更好的转换,让我们在5G世界得到更大的变革。
主持人:刚才Culatta提到对政策会有更大的变化,这个政策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
我半年前在杭州参观过一个学校,这个学校里对学生建立了一整套评价量表体系,这个量表体系会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以及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行为做无感记录。之后会发现,如果我们对于学生的行为,或者是我们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做一些记录的话,那实际上我们就能够去更好地发现这个学生的兴趣和他擅长的地方。这个时候其实也就更有利于制订针对这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也就更有利于为他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个对于我们未来的教育机构发展,包括学校的行为,都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我们也来听听Ross教授的看法。
Keith Ross:在这里我有两点想法。第一正如我们几位嘉宾所讲的5G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沟通方式,而且对于提升他们的成绩会有更多期待,让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第二,我们会得到一些其他的不同的能力,如果说这个学生没听懂,我们可以更快地帮助他们,是不是及时了解某一个话题,那么可以更好的去回顾某一个主题,所以这个机会是很多的。也就是更好的一种平衡或平等。
主持人:好,谢谢Ross教授。我们接下来也想听听黄琰老师的看法,因为新东方和好未来其实在社会公益的阶段,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包括情系远山计划等等,让我们的课堂更多地走向山区。我们发现,山区并不是缺设备,而更多的是缺内容和去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兴趣的态度。我们听听黄琰老师的看法,在5G推动及教育均衡的方面,我们有哪些探索和尝试,另外这些探索和尝试背后我们有哪些思考?
黄琰:好的,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也讲,现在我们整个行业都在讨论5G,包括5G+教育也会有另外一种声音。现在我们当下已经在做的事情在4G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做的事情,5G无非是让速度快那么一点点,体验好那么一点点。就像刚才项总说,这个还体现不了一个generation的区别。那么这样的一些变化对于教育的公益,教育的均衡已经有很大的帮助,刚才说情系远山,如果那些偏远山区的课堂上面的课程,在4G的环境中、在互联网的环境中,他们通过双师把内容输出过去已经很好了,5G可以更好,何乐而不为。
我们今天在讨论5G的时候,还不满足于说速度更快,视频更清晰,延迟更短。刚才主持人跟项总都提到,5G还有一个很厉害的特性叫做它的连接性变得非常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两三年内会有大量的IOT也就是智能设备会出现,那才是真正的万物互联并且会切身地去影响教育。现在大家脑海中的智能设备,可能只会想到家里的智能音箱,其实清华的智能井盖、自行车已经有了,两年前我们不会想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想到农场、树林里会装一些无线设备来管理,可是未来这样的设备会因为5G的存在变得非常的正常,会有大量的创业者,大量的创新会基于高连接性,在哪些场景最先实现。当然会有娱乐场景,我们认为教育场景里面每一个重要的动作,比如说读书、聚精会神、认真听讲、写作业,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动作,未来都会有5G所衍生出来的智能设备去匹配和满足,这是我们认为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但还没有成为普遍的事情,但是未来两三年必然成为普遍现象的一种趋势,这才是真正教育领域的万物互联。
而我们说扶贫,我们说教育的公平性,前提的前提是我们有足够好的教育产品、教育内容去交付。而5G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当真的有很多匹配我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学习环节的智能设备、IOT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智能设备交付给更广大的偏远山区,更广大的海内外学子。他们可以享受到不光是5G的速度,还有5G带来的智能设备,对学习、对教育带来的方法的巨大改变。
主持人:好,谢谢黄琰老师,其实黄琰老师提到我们的内容还是很重要的,而且随着5G的发展可能会衍生出各种的智能设备,跟着5G的发展一起去做配套。其实我也和一个学校的校长聊过,他们学校曾经尝试过给每个学生配一个手环,这样就能够知道这个学生每天在学校的运动轨迹,结果发现呢,学生基本上是不戴手环的,老师管得不严的时候就会把手环摘下来放到一边。所以智能设备到底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可能还是在路上。
这里面我们想问问Ross教授,其实Ross是通讯方面的专家,在5G的配套或者周边的产品上面,我们有哪些未来的想像空间,或者已经在进行的探索?
Keith Ross:我认为是一种智能眼。,大概3年前谷歌有一个项目,也就是谷歌眼镜的产品,它能够提供很多虚拟现实的特征,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尝试,但是也没有成为真正的产品,也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背后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眼镜太重了,可能不太稳定。
所以在未来当5G真正成为更加具有说服力产品的时候,我们也会逐渐的看到,很多的这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设备,会有更多的公司生产出来。当然它会极大地影响我们教育产业,学生是愿意佩戴这些眼镜的,不仅是在教室,在教室以外也愿意佩戴这些眼镜,以获得一种虚拟现实的进入感。
主持人:谢谢Ross教授,我们现在也发现很多的学校在做虚拟现实的一些尝试,学生戴着很厚重的跟头盔一样重的眼镜,我们觉得这可能是过渡性的方案和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我们未来会拥有更智能或者更无感的设备,跟着5G的技术以其来为我们教育发展做一些贡献。
接下来我们也听听爱文世界学校的总裁关于教育均衡的分享,因为我们相信同一个学校不同的校区,这种理念本身也是在希望推动一种均衡,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均衡,教育地域的均衡,而且我觉得更加是一种思想或者是未来的畅想。我们也听听我们的Clark先生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Jeff Clark:其实我们30年以来都知道技术是能够帮助教育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教学,通过电视,通过广播、计算机,我相信这样的通道将会更加的拓展和深入。
还有关于技术推动下的教学,其实技术本身不是学习的解决方案。技术其实是一个放大器,是学习当中的一种放大器。
当我们想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时候,第一个原则我们在使用技术的时候,就是他的教学方法可能比技术本身更为有意义。其中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加强对这些数据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到底哪一些是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指导,同时加强这样的技术部署。我非常关注这种方法,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一种学习的结果,技术不是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好,感谢Clark先生的分享。刚才我们谈到5G和教育均衡,其实我们非常关注的就是5G商业化的进展,项总也是我们这方面的专家,5G在大城市,二三四线城市以及未来商业化的布局,我们目前是怎么来计划和考虑的?这个能不能给我们现场分享,谢谢项总。
项煌妹:这绝对是临时出的题目,就刚才的问题,我想再补充两点。
第一就是我特别同意刚才各位专家说的,技术不是教育的本身,一定不是,技术的本身是压缩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但是它会带来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变的是一种形式,变的是一种教学和学生去获取这样的感知,获得一种环境,教育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环境。但是,它的初心一定是不能改变的,就是它必须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上一次在5G大会上看到一张图,我当时心里其实是挺难受的,所有的小学生坐在那头上带一个头箍,会告诉你哪个学生有没有注意力集中,我们试问一下在座的各位,现在这段时间你是注意力集中的,我觉得这就是技术的滥用,反正我不觉得这是教育的回归,教育是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教育会带来改变,改变的是更好的体验,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让这种时空更加均衡化,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就说说北京,北京是这样子,北京今年年底应该基本上能做到连续的5G覆盖,但是对于比如说好未来、清华大学,这种深度的覆盖,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对于全国来说,今年我们只是提出了47个城市的商用,你说要把我们的5G基站真的覆盖到N多的村里去,教学点上去,5G是很贵的,所以说你问我说商业模式在哪里,我希望跟大家一起来探索,因为没有商业模式一定不会持久,谢谢!
主持人:谢谢项总的分享,这还是一个机密,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分享,我们今天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5G技术和教育场景应用的问题,第二个是5G技术在推动教育均衡化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努力和尝试。最后我们也想用一点时间来请各位专家做一个分享,刚才项总也提到,如果5G技术广泛应用,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们现在没有想到的一些挑战,包括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包括对学生的性格改变影响的挑战等等。那么这个点大家是怎么来看的,我们首先有请Culatta先生。
Richard Culatta:对,肯定会有一个很深的影响,我们一定要非常的小心。讲到隐私,不是说使用这个数据就是侵犯隐私。加强学习体验,我们都是同意这一点,我们需要用数据来加强学习。数据会发生什么?一旦被收集起来最后会怎么样发展?学生是否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疑问。这就是传统的学习,我们有一些很好的老师在某些课堂中,有些课上得并不好,或者对你来讲是不太好的年份,那么之后你又进入到新的教室,那么这是你的一个全新的开始,以前的劣迹都已经忘记掉了,你又重新开始了。如果数据一直是你去哪都跟着你,好像这种重新开始,好像是预测或者是成为自我满足的或者是自我填充的过程,因为这个数据能够触发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一定要非常的小心。
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极端,就是我们必须要来做一些事,而且我们有责任,能够来找到我们的一些差距。我们讨论很多的事情,也就是如何把科技更好应用到教育当中,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话题,但是我们必须也要认识到,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我们教师是否有准备出来自己的教案,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来跟我们的未来进行接触。
这是我们所考虑到的一些议题,我们会知道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我们的教师更好的进行转换,这是我们所涉及到的未来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句子或者每一个讨论到的议题,或者涉及到未来科技,我们能够有这样的一些方式,或者说我们能够有这样的一些对话,以及我们沟通方式,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要在多方面做准备,接下来我们有请Ross谈一下对这个命题的看法。
Keith Ross:我非常同意刚才所说的观点,而且我们涉及到全新科技的话,会有不同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好好的来思考一下。涉及到人工智能等方式,我们今天在这里都是在迈向一个全新的科技和全新的时代,我们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讨论等领域。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知道这些关键点。而且我们会知道在未来的话,大家涉及到全新的科技或者说其他的方式,我们必须要涉及到对于教育的讨论,谢谢!
主持人:谢谢,那我们请黄琰老师分享一下观点。
黄琰:我简单说一下,在我看来科技和伦理永远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话题,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伴随着对伦理问题的讨论。所以我想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科技在每个发展阶段当中首先它需要具备伦理观,需要基础的道德底线,需要有社会责任。而在我们讨论科技伦理的过程中,也需要给每一次不断发展的科技以试错空间,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心。现在当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时它并没有走得太偏太远,包括很多的社会机构及政府都在讨论社会伦理的共存共发展的问题,所以我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
主持人:我们有请Clark教授?
Jeff Clark:在我们设计端,在学校里以学生为中心,来思考我们相应的经验是什么,而且我认为我们如果有更多的一些理解,比如说我们可以来使用一些科技,来促进我们对于学习的方式,或者是我们自主权、自动权等等,而且更好的加速我们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到我们发展的情况。
同时我认为我们会涉及到更多的发展转换,我们会发现能够让学生来进行更多的选择,这是我对未来的思考,谢谢!
主持人:我们有请项总给我们分享一下观点。
项煌妹:对于5G和科技教育的挑战,目前就我现在接触的具体的工作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懂技术和懂科技的人和懂教育的人,这个之间的握手,上一次跟曹淑敏(北航的书记)聊,他也在说不是推开门两个人握手就可以了,是相互相伴是要真正结婚过日子,这样才能把很多的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做得更好,比如说像好未来这样的,它是一个科技驱动的教育企业,有可能像他们能做出更多的创新,我们会跟他们一起去。隔行如隔山,教育人不觉得他这个技术是有可能应用到他那里的,而我们做技术的有可能觉得这不就是理所当然应该这样的吗。比如说给所有的小学班里带上头箍一定是技术人干的事,一定不是教育人干的事,所以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对于整个的趋势还是要积极的拥抱,确实像黄老师所说的,试点先行,要拥抱这样的创新,它和伦理之间或者是跨界之间的这种平衡点,只要我们积极地探索,会开启一个很好的未来,因为它肯定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它能够对我们教育的公平,对我们教育的惠及,带来巨大的力量。我就说这两点,谢谢!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分享,科技是今天时代的主题,教育也是今天时代的主题,其实无论是科技还是教育,我们都是在路上,但是在路上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不忘初心,我们都要坚守一些本质的东西和原则,教育我们要回归初心,要去坚持教育的情怀,就像现在无论科技再怎么发展,我相信学生和家长都是希望一个好的老师来教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被一个好的老师所激励,希望孩子能够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
科技不管怎么发展,我们都希望能够坚守这种底线,坚守保护隐私,坚守我们的发展规律。
最后还是非常感谢各位专家今天的分享,也非常感谢在场的各位听众的聆听,我们期待下次再见,谢谢!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