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目前,我国建成“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接近1600个,覆盖了2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下一步可以重点以工业数采为突破口,进一步发挥5G在数采方面的数据整合与应用优势。5G要更好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要引导与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成立数采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力度,构建集‘企业数字化改造+平台化服务’一体化的电子神经网络系统,实现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大转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经所财经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淑翠对本报记者说。
张淑翠建议,在基于4G消费市场的存量基础上,针对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的增量价值,通过继续提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等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独立组网、5G毫米波等技术应用,力争从技术维度层面开辟行业与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不断拓展5G商用应用场景落地落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要。此外,借助RCEP、“一带一路”等,还应加强对外沟通协调,紧抓中东、北非等地区建设5G机遇,积极开展5G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研究员李佳璐对本报记者表示,5G作为新基建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正逐步渗透千行百业,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形成工业、农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5G+”新业态、新模式。未来5G的发展,一是要夯实基础,推动5G和4G及有线宽带网络协同、“高中低”频率协同,加速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同步发展,打造更加高速、稳定和泛在的网络布局。二是要提高5G赋能效率,推进5G在工厂、矿山、教育、医疗等多个细分行业规模应用,探索5G融入金融科技发展蓝海,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实现叠加倍增效应。三是要推动5G技术纳入各行业数字化发展规划,在标准制定、产品创新等方面充分融合,并制定形成行业发展标准。
5G建设在国内外仍是一块正在勾勒线条的“白板”,在摸索的过程中会给建设者带来哪些挑战?
张淑翠认为,5G的超宽带、低时延等特性,能实现万物互联,使“智能世界”成为可能。但应用诸多新技术、叠加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等,让5G建设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涉及数据安全的问题。
“调研发现,随着工业生产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虚拟化、远程化,大多企业并不愿将企业数据接入不能自主管控的网络,主要受制于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消费者信息数据的安全,也是5G建设应慎重考虑的问题。此外,5G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当前,5G标准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叠加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传感等技术能否同步5G发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5G发展的步伐。”张淑翠说。
李佳璐认为,首先,5G网络规模化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5G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5G基站整体能耗较高,我国长期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需推动5G技术绿色高效应用,引入新技术、新工艺,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再次,5G要更好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与垂直行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但目前仍存在数据共享壁垒、开放性差等问题,需要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