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研究、核设施建设以及核技术应用都离不开核数据。核数据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各种与核相关的装置和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记者20日从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核数据大会获悉,中国核数据中心已成为国际五大核数据中心之一。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司长李俊杰在大会致辞时说,作为核科学技术与原子能开发利用的基础,核数据一方面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天体物理研究,对探索宇宙奥秘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广泛应用于反应堆设计、核燃料循环、同位素生产等领域,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我国核数据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5年组建了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工作坚持“小规模、高水平、有特点”的方针,满足了国内用户对核数据的急需,在核工程设计和核装置测试分析等方面获得明显效益。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介绍,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4月,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8万千瓦。近年来,新一代核能系统,如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和聚变装置等新型研究项目不断开展和深入。
国际核数据大会是国际核数据界规模大、水平高的学术交流会议,自1978年第一届大会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这次会议是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主题为“核数据——人类的共同资产”,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OECD/NEA)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