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交易双方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要达成交易,必须要依靠可信第三方做信用背书才能完成,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发达的基础设施,每个行业背后都有无数的人在努力和投入,但依然有大量的信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使解决了,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伴随着可能出现差错、交易流失的遗憾。
而区块链其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交易记录总账,其数据库由所有参与其中的网络终端共享,由所有用户监管,但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拥有和控制这个大数据库。可以说,区块链的原理和特性决定其先天肩负着重构金融在内的各行业未来形态的使命,更有甚者寄希望于由其来创造更理想的世界。
先弄懂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2.0》作者谭磊谈到,“从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而从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是不是有点懵了?其实用一句话概述就是: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通过本身的数据结构特征确保数据可追溯和不可篡改。
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区块”链,顾名思义,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通过区块链技术,使比特币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
当然,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本身还很不成熟,比如去年的DAO事件,今年的比特币分叉之争都是系统本身还不完善的表现。而目前区块链领域在研究的很多方向个人认为是偏的,在未来十年也不可能有结果的。
在谭磊看来,真正的区块链系统实现是需要和大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在今天区块链系统能够承载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离我们要用“大数据”的标准来衡量的地步还差的很远。由于区块链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而大数据指的是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如果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够构建在区块链系统之上,发挥出来的数据价值将会超乎想象。
哪些领域会先尝到区块链的甜头
新技术如果无法被商用,那永远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好东西,要找到匹配的业务场景,整合进系统,才能实现真正的商用。对于区块链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在金融行业应用。
信用体系是银行的核心。银行传统的信用靠各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完成,信用评级技术根据客户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如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技术等。但在客户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查询客户各种征信的信息数据,信息的收集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面广,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成本高、决策程序冗长等问题,特别是在消费贷款和小微贷款方面尤为突出。
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去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解决了这种问题: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信用创造。通过链接密码保证借款方信息数据安全性和不能篡改,每一个交易信息都被程序化记录、储存、传递、核实、公开,银行可以随时得到借款方完整的交易行为和信用状况,可靠性高于大数据风控,同时可以避免客户经理主观因素在信用评级中的偏离度。重要的是,信用建立成本将大幅降低,仅依靠全网记账来建立信用。信任关系的建立不再依赖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
在艺术品领域,区块链也将被热捧。当今,仿造艺术品充斥着整个艺术界,虽然传统许可证的形势可以帮助你创造一个可交易的商品,但世纪伤购买者无法分辨许可证的真伪,而凭一个许可证也无法分辨作者是否创建了多个艺术品的副本。而区块链可以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用来替代纸质的许可证。正如《区块链2.0》一直介绍的,区块链是第一个去中心化且可信赖的数据库,它可以可靠地跟踪虚拟财产的所有权。
另外,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无数的方案介绍这朵“云”和那朵“云”是如何便利地存储健康医疗数据。其实,在云端存储病人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病情、诊断方案和检查结果等,在技术上早就不是问题了,可以选择的供应商也有很多,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并没有做好安全性、隐私性和实用性的折中。
在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系统上,一切信息都有着ID匹配和权限获取的制约,这既能保证患者信息的公开透明,又能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基于区块链的系统还能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一面对患者造成危害。在结合大数据分析之后,健康档案区块链系统将会变得异常强大,所有相同病症患者的医疗信息在被统一采集、梳理、分析、挖掘后将会出现由量变引发质变的效果。
可以看到,虽然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有待观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业银行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但区块链应用的巨大能量已经初现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