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可谓是资本冰冻期,互联网+各行业都出现了盈利难、融资难的问题,生鲜也不例外。美味七七倒闭,水果营行停止营业,爱鲜蜂裁员,天天果园大量关店,其他的都还在艰难的挣扎,这些生鲜电商平台都属于靠资本补贴维持运营,自己没有造血能力,一旦资本进入寒冬,倒闭潮、瘦身潮在所难免。
而与此同时,各地方的夫妻果蔬店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自己覆盖的小区范围内,却干的风生水起。原因是什么?
一、效率
生鲜电商模式大同小异,成败的关键是谁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家先看下面这张图
很明显,各大电商平台在效率上未必会有夫妻果蔬店高。
首先,平台集中采购,在商品价格上确实有优势,但是后端繁重的物流仓储,却加大了整体的运营成本。
其次,用户体验上面,确实平台会好一些,顾客坐在家里可以收到货,不需要自己拎着上楼,但是,生活食品方面的消费需求很多都是及时性的,上一分钟刚刚下单,下一分钟就想收到货,所以各大平台要么是自建配送物流,前置仓储,提升配送效率,争取将配送时间缩短到1小时;要么就是和便利店众包合作;抑或是建立自提点,顾客自提。这几种方式都有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痛点,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众包共享,服务无法保证;自建自提点,这个和夫妻店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许你会拿京东自建物流的模式来做对比,首先京东的物流也是多年的亏损建成的,甚至到现在为止也在亏损,而生鲜的物流配送要求更高,不但有时效性,还得需要冷链。其次,京东的物流确确实实是能减少搬运次数,提升效率,而生鲜却未必,从产地直接到消费者手里表面上看是能提升效率,但是鉴于生鲜的非标准性以及保鲜的短暂性,个别品类也许可以,但绝大部分还是很难做到的。
二、驱动力
自我驱动是一个团队最关键因素,也许夫妻店的老板不了解自我驱动,但是他们知道卖出的东西,如果亏了,那就没饭吃,他们就指望这个生存,而在公司里打工的却未必所有人都有如此的想法。生鲜作为一个短时间内很难去标准化运营的非标品类,更需要自我驱动的去做精细化运营。
三、目标定位
平台体量大,看的是未来;夫妻店体量小,注重的是当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给互联网人树立了个印象,认为只要把用户积累起来,后面就能盈利。于是乎,各种拉新手段疯狂出现,资本风头旺时,都在无所谓,可一旦浪潮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公司整体能否盈利,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体部分,当盈利的个体大于亏损的时,也许整体能盈利,但是当构成整体的所有个体都在亏损,我想不出它还能盈利的理由。
总之,农业生鲜,前路漫漫,狭路相逢,能坚持下来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