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22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支持的"OSCAR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以下为华为基础云服务开源生态总经理蒋晓黎《开放创新引领产业互联》演讲全文:
华为也是积极参与到开源生态建设的大潮中,在国内是比较靠前的技术企业,下面有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基础云服务开源生态总经理蒋晓黎,为大家分享开源创新引领产业互联的主题演讲,有请蒋总。
蒋晓黎:各位尊敬的领导、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这次我代表华为公司给大家分享一下华为公司在过去几年所经历的,用云ICT技术帮助产业走向数字化转型。过去一年里,我们在产业互联网上,通过开放,通过广泛地拥抱开源,在帮助企业快速转型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通信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包括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刚才何博士也看了一下,从我们采用云的比例来看,愿意运用云技术的企业比例超过50%以上。这代表了大家真正开始拥抱ICT技术,拥抱开放技术,去解决他们实际中的一些问题。我相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随着人工智能,包括IOT,技术创新非常快,技术升级换代也非常快,可想未来二三十年之内这些技术会帮助实体经济发生非常大的转变,帮助实体经济更好的迎接面向未来个性化的消费,面向未来快速创新所带来的挑战。
对于智能社会来说,未来有几个特征。第一个是端,以后各种各样的终端,它能够不断具备感知能力,去感知外界一些变化,去收集信息和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我们的管道,把各种终端跟我们的云连接起来,实现我们的物跟人的连接,物跟物的连接,以及人和人更深度的连接。同时,我们在云侧构建超强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汇集数据,通过数据搭建模型,感知外界变化,同时给这些终端输入,让这些终端做真正的适配,进行反馈调整。云管端技术的结合会给我们的农业、工业、电力以及生活带来非常深刻的变化。
过去十年,互联网改造了我们的交易,改变了我们的社交,后续互联网要走入产业互联时代,产业互联是什么特征?产业+行业,行业+互联网,各行各业怎么运用互联网技术,帮助我们的行业快速转型。首先是怎么帮助行业,数字化模型构建起来,现在行业更多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过去二十年之内,因为大家对物质比较紧缺,采用批量制造满足需求是可以的,以产定销这种商业模式是可以的。面向未来个性化时代,面向自动化时代,肯定没办法满足了,怎么以销定产,根据各级需求来做定制化生产,快速调整产业链,快速调整生产线,这是企业面临的更关键的挑战。怎么把传统生产线、信息流打通、数据流打通,实现数字化,同时要把数字化信息化世界和物理世界再进一步打通,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深度沟通和反馈。这样的话企业才能真正变成数字化企业,面向未来,快速创新,快速满足多样化消费诉求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提升企业面临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优化决策能力,快速洞察市场变化,洞察消费者变化,同时,怎么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发现新的商业机会,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产业互联网很多企业交流的时候,发现讲智能制造,制造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当我们跟制造企业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个行业对互联网的认识非常浅,怎么去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他们进行转型呢?我们和这些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有几个融合。
第一个,个性化生产。怎么快速把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因为制造行业来说,他在做生产预测,利用生产预测反向调整它的上端供应链需求,需求往往是非常滞后的,这种滞后导致采购物料做了大量的库存积压,这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包袱。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以后,消费者体验如何,我的商品在我的生命周期维护内发生故障我不能后知后觉,如果能够先知先觉,做预测性维护,这对企业来说效益非常之大,包括现在很多航天发动机,已经能够实时采集数据,根据数据快速分析发动机的可能性故障,提前进行干预。这在飞机行业已经非常普及。
以后制造企业生产的商品不仅仅是商品,或者并不仅仅是一次交易,在交到消费者手中之后和消费者长期建立连接,不断获取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反馈,一方面做预防性维护,减少商品可能的故障概率,同时也会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我们认为,在制造行业里跟互联网结合空间非常大,我们看智能制造有几个非常大的方面。首先是智能化工厂,这是非常复杂的,很多生产终端,包括生产的机器,他们都是采用非标准组件进行互联,或者是专业组件进行互联,和外部完全隔离,这种数据谈不上收集上来做大数据分析。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改造工厂和生产机器,把机器变成智能化,能够收集数据,那里云端结果进行自动化调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欧洲也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但在国内我们还是非常初级阶段,我们仅仅是把客户系统,包括ERP系统进行改造了,但怎样把IOT技术再进行改造,用IT化技术,把智能化制造变成可能。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第二个环节,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工业制造里面很多沉淀经验,同时把经验固化上去,可以智能调整上下游产业链,做一些智能决策,同时又能够根据消费者洞察画像调整它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线,同时能够把企业在商品从刚开始诞生的时候就全部数字化。比如汽车,汽车刚开始的时候就在电脑和计算机里面做了三维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做大量的互动性实验,更关键的是能够跟消费者做互动,让消费者知道我设计的汽车是不是你喜欢的,消费者也会做反馈,通过反馈调整它的设计。这种情况就是非常好的互动体验,在互动过程中,三维模型一再优化,交到客户手中的模型也可以不断反馈客户数据,进行日常维护。在企业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数字化过程中,一定要从前端开始,从企业的生产线和业务流程里面做彻底变革,并不仅仅是只做一部分数字化。我们和一些制造企业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开始只做后端数字化,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同时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包袱,大量IT系统要改造,又没给企业带来实际效果。
所以我们认为真正数字化应该从前端开始,从组织流程和业务流程开始就想好怎么数字化,怎么把数字模型搭建起来,怎么把数字模型和物理世界进行连接。这是智能制造非常典型的一个场景。
第三个环节,面向产业互联网,以云为核心的ICT技术是我们产业互联网转型的使能器,有三方面。一个是泛在云化,现在各种各样的能力,不仅仅是存储能力、计算能力,或者说应用开发能力,或者是通信能力,我现在不需要买任何硬件,可以通过服务方式快速获取,快速在企业里面跟我的应用做结合,缩短业务上线周期。第二是这个云提供弹性的非常广阔海量的资源池,包括计算,给我的计算提供了无穷算力和存储空间,尤其人工智能时代,算力非常关键。第三是多云/混合云,在多云之间能够无缝迁移。
另一个是泛在互联,IOT终端,IOT平台,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包括分辨网络,给网络提供满足各种不同业务需求的能力,有一些业务需要低速率,或者高可靠高质量,有些需要大带宽低延迟,每种业务需求不一样。
比如共享单车,上传比速非常小,但要保证传输,还有视频应用,还有VR/AR应用,网络通过分辨技术,通过智能调度管理,很好的匹配不同技术。
三是泛在智能,以后的智能一定是分布式的,从云端到管侧,到边缘计算,以及到终端,完全是分布式的智能,而且每个智能可以相互协同起来,构建广泛大脑,我们认为大脑不仅仅在云端,要构建一个分布式大脑。
产业互联网转型面临的挑战。第一个是开放生态,因为对产业互联网来说,跟消费互联网典型不同是,既要满足企业面向未来的需求,要解决企业传统需求,要把握企业传统应用搬到云上,如果没有开放生态是没办法支撑的。第二个是怎么把ICT技术与产业实践的融合,你ICT再高大上,但如果不能解决企业问题,他也不会理你,甚至给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开销。第三个是数据主权,随着满足个性化消费时代到来之后,数据是最核心的资产,怎么保护数据安全,这个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关键挑战。
在构建开放生态过程中,有多种途径,以苹果为例,把接口开放出来,上面有各种应用。产业互联网时代,仅仅这种方式是不够的,我们接触大量企业客户,和他沟通的时候,发现他们有大量存量应用和工具,你不可能不支持,同时面向未来,很多工程师用了很多开源手段和自动化工具,运维工具,这些你不能不支撑,这是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同时,作为企业,面向未来快速需求的时候,你提供一个接口,这个接口和我的行业并不匹配,你设计很多API,拿来用的时候有很多水土不服,这个时候你作为ICT提供商要和消费者和我们的客户深度结合,不仅仅把我的能力开放,要开源的方式参与进来,来去解决行业痛点和问题。我们认为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帮助降低运营成本,构建丰富的生态圈。
华为云过去几年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拥抱开源,几个含义,广泛用开源,吸纳开源创新技术,针对企业特点,做很多优化,帮助产品化增强,使我们开源产品更加可靠和应用,同时把开源和增强的东西回馈社区。
Open Stack连续两个版本排名第二。我们华为发起跨社区openlab,推动开源生态无缝集成,打造产业互联LAMP。Linux社区,包括在网络、云原生、OS上有很强的生态,appache社区,大数据、AI生态,还有github社区,生态工具、SDK生态。还有Eclipse社区,IOT生态。这些开源生态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企业要把这些用在一起的时候,发现这些生态可以用起来,但别扭,各方面性能不是很好。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把各种不同生态有效集成在一起,这也是华为为什么发起openlab的原因,大家充分进来,大家都认识到生态间的集成是推动开源产业非常重要的助推剂。
serviceComb简化微服务改造,让传统企业应用快速上云,微服务改造不好的话反而达不成我真正的改造目标,反而带来很大包袱,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套工具,一套方法论,我们认为它不仅仅是一套开源项目,提供工具,提供模版,帮助我们的企业客户,刚开始的时候围绕企业特点,一步一步拆解成微服务,通过微服务,通过serviceComb做一些合理治理。这方面我们和一些SV做了很深度的尝试,SV结合企业实践,把他们在金融、能源、制造行业的经验沉淀过来,比如制造业,微服务改造逻辑不一样,治理模式不一样,能源又是另外一套模式。通过开源项目,让很多SV进来,跟我们一起做深度创新。这样的话,在能源项目有了经验之后,可以快速覆盖到其他行业,这是开源非常大的作用。
关于OSB API服务中介,这个项目我们和行业客户交流的时候发现,机床制造监控应用,涉及很多数据传输,涉及到Spark集群,涉及到本地存储,需要非常大的成本,企业上云,发现很麻烦,我要对我的存储、Spark、自由传输都要做服务改造,统一接口,统一架构,统一标准,基于服务化应用,你不需要每个不同服务插不同她口,只有一套接口,面向一个中介,对应用来说只有一套接口,这个模式对企业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个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下,对我们解决IT技术,和企业实践结合,是非常好的另外一个助推器。
再是openSDS,数据主权,很多企业担心数据上到云端,数据到了公有云上,我的数据安全能否得到保证,是否会泄密,企业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想云上的资源,一方面想数据主权保护。openSDS,使能线上线下数据自由流动,保护企业数据主权。比如我们一个企业客户,大量的数据,企业没那么多资源做大数据处理,需要上到公有云上进行处理,把数据处理以后再回来,从客户来说,他最担心的是我数据连上去了,我没法搬下来,openSDS围绕这一点,打通以后,数据传输通道,私有云数据很容易的通过桥传递到公有云上。这个欢迎大家一起参与,帮助我们的客户解决数据上的疑惑。
华为云立志做平台的平台,做生态的土壤,不仅开放接口,而且我们还开发技术,让我们的SV跟我们一起做联合创新,同时我们更多欢迎大家一起,尤其围绕行业客户来解决我们在行业转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华为的开放理念,之前我们公司内部专门定了一个,在价值链里面能够创造价值,同时能够分享价值,否则这个生态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在生态环境里有很强的生命力,根据外部变化快速的调整,这才是一个好的生态模型。华为作为平台的平台,我们也是构建健康的生态,真正的使能大家,使能一起面对未来。
有两个例子,一个是迅达,业界比较知名的电机供应商,他现在要解决的是怎么把电机各种运营数据收集到云端做预测性维护,这对电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和迅达一起携手,建设梯联网,让很多电机用户能够很快的知道更好的使用电机,也能大幅降低电机运营成本,通过围绕后续,我们帮助电机运营商开发出更多创新业务。达索是法国一家真正做3D的公司,他把企业制造行业信息流建立起来,把信息模型建立起来,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汽车,从设计开始就是3D建模,我们把3D建模型搬到云上,更好的实现碰撞仿真以及开发一些新的汽车。
面向产业互联,这条路上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有很多惊涛骇浪,我相信,真正是大家拥抱开源,我们基于开源开放创新理念,企业实践更好的结合,在未来,能够真正走向产业互联网,真正让企业面向未来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奇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