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开源大会上做一个分享。我们更加注重的是运营商的打造,什么是运营商?我们认为在未来,就像我们现在通信运营商在做管道化会越来越下沉,未来更多的是云的运营商越来越多。未来的思路,我们更加侧重于运营商的内容。

戴礼华

在中国的通信网络建设里面,从2G到3G、到4G、到5G,它背后非常关键的支撑它整个网络的运行是什么?整个的运营支撑和保障系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系统才能保证我们从网络从2G到3G,3G到4G整个的平滑和过渡,以及它的安全可用。真正有了这样一个支撑的服务,才能使网络的生产力得到一个充分的释放。我们认为未来的方向其实更多的是承担运营支撑和保障运营。

这几年政府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建设,包括基础云、政务云、医疗云、工业云、教育云,建了非常多的云,但是这些云的价值真的发挥出来了吗?如果我们看一下IDC的统计或者看一下资源利用率,你会发现资源占用率非常低,流量也很低。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我们前几年在建设私有云,我们建设大量的云,但是在云的运营和使用层面是受到很大的制约,在我们来看是缺乏了一套有效的运营和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不能够充分发挥云上的生产力,在现有的模式下面。在未来更倾向于把云有更多的保障体系、支撑体系,去释放云的生产力。

有84%使用混合云、多云,这84%怎么释放它的生产力,我们做了一个原因的分析,前两天多云也有分享,目前大家使用混合云的场景,云从传统IT到云的演进过程当中,这样的原因怎么促成多云的诞生,正常的逻辑是大家有需求,但是云目前来说确实细分很多,刚才同事讲到,包括现在有私有云、AI云、媒体云、存储云、据等,不同的使用部门会从成本、业务、技术多方面考虑,会使用多云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私有云多中心的建设模式,大家参与私有云的设计和规划或者开发构想之前都会想到我要建的是一个中心、一朵云,但是最后他会发现,我建了之后并不是一朵云,而是多朵云,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多朵云,这里面包括技术的、安全的,也有利益的,也有业务的驱动,会建很多的云。最后是上云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大、非常重要的。

对于业务部门的上云其实是为了满足安全和平稳,能够提出很多的要求,这朵云能不能满足我的安全要求?能不能满足我的业务要求?随着这朵云,新建的中心云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直接会导致它会再新建新的一朵云,其实云已经成为数据的制高点,我们原来在企业内部,可能原来是属于IT的,但是它逐步细化之后,会发现业务部门也很看重这个数据,特别是大型集团型企业里面,因为未来所有的计算和存储都在希望云上,谁掌握了这样的数据谁就掌握了公司未来新业务转型的制高点,所以说其实在政府、企业里面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都集中在基础数据这一块的接收。

传统IT兼容的问题,虽然企业都在大规模大范围新建云计算中心,但是目前存在老旧的IDC平台,可能在新建之前,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都有云平台,都有虚拟化的云平台,都有传统的设备,但是这些平台怎么能够云化?怎么能够进入到新的运营体系里面来?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说我们不处理好这样的数据和问题,其实整个企业的云化进程都会被减缓。

多云形成我们看到两个痛点,但是我们会更倾向于在私有云和异构云这样的架构,一个是运维。可能大家觉得云建得很好了,不存在问题,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运维是很大的问题,最简单的是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故障在哪里,后面我们会讲到。第二个是运营,从电信网络的运营商到云的运营商,到未来每个企业会有一个部门,从职责的转变,会变成运维为中心的单位。这个时候它是满足企业未来战略的需要,满足企业业务的需要的情况下,他要以运维的思维扩展新的云服务,扩展各个部门、各个研发团体以及业务单位为中心的业务,但是他会发现是什么?他很难增加新的云服务,就像我们打造了一个京东,但是没办法增加新的品类,使用的用户完全受限制,这也是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这是我们讲的运维和运营。

举一个例子,在这个场景下面,涉及到200多个部门如何使用近百个云平台,包括基础平台,有应用平台,有云平台。如果说在这样的架构下面我们可以看得到的事情是,第一个事情,两百多个部门要对接近百个平台的情况下怎么对接?会发现每个平台的使用规范操作都是差异性很大的,没法统一,第二个事情是中间的管理部门,我们也叫运营的部门,问题是什么?所有的用户操作使用感知以及数据全部在基础云平台,对它这个部门的职责来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没有数据,用户永远不经过它。

这个是我们举的典型例子,在多元情况下怎么才能释放真正的生产力,我们大概梳理了五个方向,最重要的事情是协同,云与云之间的协同,比如说我的基础云和业务云之间有一个叠加的方式,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又是什么方式解决?云存在基础的网络,应该怎么规划?云与网又怎么协同?对开发外包方的支持是非常弱的。

第二个事情是管控,为什么叫管和控?管,可能我们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数据采集、告警,迫使每个环节提升能力。前面友商也讲到了,我能够采集项目的数据,同时也能下发业务,但是你会发现在私有云里面,无论是哪个大厂做得好还是不好,还是怎么样,它的下沉接口是很难开放的,所以要解决管和控的问题。

第三,兼容的问题,一定要是兼容,自建还是第三方的云资源池,同时能够纳管克服客户历史的硬件、平台、网络等。第三个是支撑客户不断迭代发展新的云服务、丰富云服务目录,且是低成本、低代价、易扩张、高效率。另外是自服务门户,如果大家接触大量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会发现他们用的云管平台是基础的云平台,会非常弱,最后你会发现使用部门对接很多个平台的使用,根本就没有统一的门户。

我们是从建云到管云,再到用云,我们认为目前是真正进入2.0,从建云到管云,到用云的精细化时代,1.0是像搞基建一样,几个亿投下去了,把IDC建起来,云平台软件埋起来,但是我们在运营管理层面其实是很小的一个投入,2.0里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整个云的价值,需要在运营进行大量的投入。

构建整个的运营支撑体系,针对2.0我们有两点分享,一个是管理内容的延伸,可能大家都讲到,刚刚也讲概念叫CMP云管理平台,但是我们发现大家都认为我们的云,基础设施的服务才是云的服务,从IaaS到SaaS到PaaS都是云的服务,运营首先从管理范围来说我们是不是只需要管IaaS?我们不太认为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在所有的管理里面,首先能够为客户做出运营的都是纳管的对象,如何从IaaS到PaaS,包括物联网平台,包括PaaS各种数据平台,都应该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它最核心的是提供运营,最重要、最核心的还是要以业务为导向的,应用为服务的管理。

我们向下延伸,在IDC和网络这一块往往是脱节的,而且在目前大部分的私有云,包括我们国内很多公有云的供应商,对基础IDC和网络的管理是很有限的,网络断了或者即将要断,网络有波动是不能知道的,数据本身就是隔离的,第二个是从IDC的稳定运行性,上层云的运行稳定性也是数据脱耦的,我们认为整个2.0的管理需要延伸,实现One IT、OneCloud,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运营。这是从管理的延伸。

第二个是理念的延伸,从智能型到服务型,到运营型的转变,就是规定部门里面要做什么,制度、职责的约定,服务是什么?我们要服务好业务部门作为一个导向,服务部门有什么需求我都尽量满足,到运行,它应该是叫市场化和半市场化,聚焦平台的价值,主动去调整适应规划以及主动创新,这个云平台的价值和能力。

第二个是理念的延伸。目前跟友商去谈都不会只谈技术云化的问题,不谈管理云化,客户的感受不一样,比如我建了一个IDC,我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现在客户有一个安全的设备要托管,这个算云服务吗?我需要安全架构,这个算云服务吗?在传统IT里面大家觉得这个不算云服务,但是就需要提供云服务,这个云服务不是技术层面的虚拟化或者云化,但是服务理念形式要发生转变,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理念。

新理念,我们也打造了新产品,智慧云管,也是助力多云释放云生产力。中国通服一直是致力于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管理建设60多年,我讲的是管理这一块,因为我们整个通服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到平台的研发,以及到上层智慧应用的创新,都是一体化的。我们其实是帮助运营商做网络的整合20多年,从区、县、市以及到集团级的四层的业务整合,同时我们横向也帮运营商从传输数据网络十几个通讯专业进行大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管理了上十万种设备类型,我会讲到我们后面的产品优势。第二个是处理了至少超过2000+指令,管理了50万+的机架,打造了1000+种的创新型产品。积累了丰富资源管理能力、产品运营能力、业务开通能力、业务保障能力。

向下我们需要那样所有的异构资源,包括IaaS、PaaS以及到SaaS,以及到基础设施,向上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能够屏蔽异构云下层的差异性。我们怎么屏蔽差异性?这也是我们中国通服所特别具有的优势,屏蔽下层,异构平台的优势。因为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异构资源纳管优势,向上是标准化的云服务,在这里稍微技术化讲多一点,我们为什么能够向下纳管这类异构?而且是低成本的?就像我们管理电信网络、运营商网络一样,我们需要冠以不同厂商的不同设备,如果每个设备分不同的类型和厂家都做开发,我们是不可能的,肆意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网络适配的引擎,我们适用指令的模式,我们要适配新的云平台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开发,我们直接通过配置化交付就能实现对新品的对接。

第二个,不同云平台对数据对象的抽象,对云产品的抽象是不一样的,这个怎么做?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有非常精深的原数据管理能力,生产级的。目前大家提到很多的是讲分析型的原数据,但是我们是生产级的原数据,我们打造的是开放的PaaS平台,我们深度结合我们的PaaS平台,能够帮助客户实现可扩展、可定制,太技术,不讲了。这是我们整个的产品,最核心的我们希望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IT打造一个IT一朵云,从网络设施到业务平台、基础平台,以及到开放平台,以及到智慧应用,打造整个服务体系,能够同时帮助客户做整体的运营。我们中国通服在云方面的能力肯定不只是云管,只是我们今天讲云管,中国通服一体化的是建云、上云、管云、用云的能力,建、上、管、用的一体化能力,建云主要是基础设施这一块,包括在IDC工程,我们在全国是IDC工程做得最多的,整个中国通服。

第二个是IaaS平台,基于OpenStack,我们也做了OpenStack的发行版本。2015年我们就实现了通信运营商的容器上线,包括物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最上层整个应用体系,这是我们中国通服上层的,目前在智慧应用里面已经有20多个产品,实现了200多个案例的落地,基于这样的云架构打造通用的智慧化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整个建云、上云、管云、用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核心是建好云、上好云、用好云,谢谢。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1-30 14:22:58
云资讯 Omdia:2026年,混合云和多云市场规模将超过380亿美元
Omdia详细分析了全球混合云和多云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从三个维度、11个子类别进行综合评分选出“十大厂商”。 <详情>
2022-04-18 09:29:42
云资讯 东数西算“风起”,算网融合“云涌”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风起”,云计算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格局等诸多方面,也必将迎来变革。 <详情>
2021-11-18 17:16:50
云资讯 “太白”团队加入OpenInfra Labs,联合社区成员共同完善多云管理技术
太白采用微服务框架为企业提供可扩展且可定制的多云平台,简化多云管理流程,提升云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详情>
2021-04-08 21:57:33
云资讯 “懂运维、精运营、重服务” UCloud优刻得发布混合云多云管理平台UCMP
依托多年云网、云管经验的不断沉淀,UCloud优刻得混合云多云管理平台UCMP的服务体系,还可将资源池管理、配额管理、资源使用情况分析、成本分析等各功能模块与客户组织架构 <详情>
2021-03-15 10:41:43
云资讯 霍因科技HSS多云存储管理方案构建存储统一管理平台 赋能多云创新
与传统云管理相比,多云存储资源管理涉及到多云资源的统一纳管,复杂度不可同日而语,企业在接入多云之后,很容易遇到成本提升、安全风险等挑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