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云计算风起云涌,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却对风光无限的云计算泼了一盆冷水。在一个月前举行的“中国软件大会 2011年论坛”上,沈昌祥说:“现在云计算很热,面对泛云的概念和到处都是云,大家有点捉摸不透了。现在各地区都在搞云计算中心,把原来的计算中心、灾备中心、超算中心都戴上了云计算中心的‘帽子’,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要反思,这样做有没有科学道理?”显然,在安全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之前,现在谈云计算产业千亿产值还为时尚早。
云计算不是戴“帽子”
沈昌祥院士认为,云计算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否则,云里来雾里去把大家搞糊涂了。据介绍,维基百科说云计算是一种能够动态搜索虚拟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沈昌祥院士说:“这样的好处是用户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资源和基础设施,也不用管技术支撑,就像自来水一样一拧水龙头水就流出来了,你接就行了。这个理念相当发达,应该说是一种运算模式的变革。”
事实上,在云计算之前,运算模式的变革一直在进行,以前就有过好几种计算,如普适计算、网格计算、虚拟计算,等等。沈昌祥院士认为,计算变革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云计算是共享数据模式的改变,它将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即服务方式改变了。当然,运行模式的改变会带动计算技术的改变,带动计算技术的发展。沈昌祥院士说,现在有几个大的网络公司给自己戴上了云计算典型的“高帽”,但早期一家著名的做数据库的外国公司的领导就反对给自己的公司戴上云计算的“高帽”,原因很简单,因为云计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不能够把目前建立的计算中心或者正在建的超高性能计算中心,戴上一顶‘帽子’就是云计算中心了。所以我们还要讲点科学!”沈昌祥院士说。
据沈昌祥院士介绍,云计算的特点是将软件、硬件都视为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共享资源是要根据需要动态地扩张与配置,因此计算方式中静态异构和动态异构都有,网格计算就具有动态异构的特点,而云计算中动态异构的特点更为突出。“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法则存在,但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所以其共享是虚拟共享,而灾备中心、托管中心都没有这样的特点,难道戴了云计算的‘帽子’就有了吗?”沈昌祥院士反问道。
云计算的七宗“罪”
云计算的工作流程,是用户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请求交给云计算中心门户,门户接受以后变成计算任务,组织计算机完成计算任务,再通过门户将计算结果交给用户。云计算信息共享的模式当然是好的,但这却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美好蓝图。沈昌祥院士认为,目前网络还有捣乱的黑客和病毒,如果安全问题不解决,云计算的美好蓝图就难以实现。事实上,早期就有专家认为云计算在安全问题上有以下七宗“罪”:
一是数据的丢失或泄露。
二是共享技术泄露。沈昌祥院士认为,信息世界共享越大,可能漏洞越多,攻击点越多,后果越严重。
三是供应商的可靠性不易评估。系统供应商整体评估可靠不可靠,是否会泄露客户的信息,这是一个大问题。客户怎么能将自己的数据也就是资产,交给不可信的人呢?因此,对运行商的评估非常重要。
四是身份认证机制薄弱。
五是不安全的应用程序接口。沈昌祥院士表示,动态异构使应用程序接口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情况下安全性更难确保,在诸多接口中,有可能某个接口就是给攻击程序使用的。
六是不正确运用云计算。黑客也可以利用云计算进行攻击,可以用更多合法的身份浑水摸鱼,攻击手段也会更多。
七是未知的风险。
鉴于云计算存在的上述安全问题,沈昌祥院士强调:“现在有人计算云计算发展一两年能扩大到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产值,我说为时过早,希望我们要静下心来做科学实践的工作,不要想的太乐观了!”
“老三样”不灵了
云计算的概念绝对是好的,通过共享降低成本,如何消灭云计算安全道路上的“拦路虎”呢?沈昌祥院士认为解决安全问题有三个重点:一是技术防护。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是网络防护的“老三样”,但在云计算中,常规的技防都可能有问题。二是运行管理。集中管理后,运行管理会出现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三是法规保障。计算中心计算错了,或者存储数据弄丢了,造成客户的资产损失,法律应该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
沈昌祥院士认为,在技术防护上,要提倡可信的、安全的云计算架构。计算中心所完成计算任务的计算环境是最重要的,是核心部位,而整个云计算的流程要有可信来保障。同时,要保证计算环境的可信安全,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此外,运行服务提供商要承担法律责任,确保用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