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了大海。”近日,这则新闻引起了不小的热议。众所周知,数据中心一般都是建在几层高的大楼内,里面放满了密密麻麻的存储器、服务器等,但微软却独辟蹊径,把一个名为“内蒂克项目”的数据中心,沉入到英国奥克尼群岛附近的北海海面以下约30米处运行,并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

微软方面表示,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全球近半数人口生活在距离海洋不到150公里的地方,其次由于海洋在一定深度之下全都保持着低温,所以将机器放置在海底,能够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冷却费用。

只不过,这只是微软的一次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商用还不可得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包括苹果、腾讯在内的众多企业,都在国内加紧大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微软所考虑到的原因也正是这些企业的需求之一。

大数据中心最关键三点:数据量、法规、成本

数据量暴涨,存储需求强烈。持续增长的网民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为全球的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数据得到记录,数据源范围也不断扩大。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监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 ZB,而这个数值还在以每2 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 ZB的数据量,比2011年增长了近20倍。也就是说,近2年产生的数据总量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有数据量的总和。

庞大的数据量催生出强烈存储、分析、处理的需求,但显然,现有的服务器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促使各企业继续加快建设新的大数据中心的节奏。

中国法律规定所致。去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对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国外公司做出了新规定,为了大程度上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须将敏感数据存储在国内的服务器中。而且该法律明确规定,所有与宽泛定义的国家安全问题有关的中国公民或地区数据都是敏感数据,并且云服务的运营方必须为本地企业。

对于苹果来说,这是一条不容忽视的法规。因为之前中国的苹果用户,使用的是位于美国的iCloud数据中心,这也导致国内用户上传的笔记、照片甚至视频都在占用中国宝贵的出口带宽。

并且,在使用美国的iCloud数据中心时,中国用户经常出现连接至服务器出错的问题,而如果使用存储在国内的数据中心,服务的速度和可靠性均会提高,改善连接故障的状况。

苹果因此与贵州省于2017年7月合作,建立了其位于中国的第一个大数据中心。

高耗能成本也是一大问题。据资料显示,一般电力成本占整个大数据中心支出成本的50%-70%,而其中制冷过程消耗的电能又占数据中心所有功耗的40%。这是因为,一座数据中心会由数万台服务器组成,一般都是由电力提供动力,并且大量的服务器运转时温度升高需要散热、降温,也是由空调来完成冷却功能,所以高耗能成本成为大数据中心的一大特点。

而像贵州贵阳市、宁夏中卫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这类地区,全年平均温度低于15度甚至是10度,同时都极少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PM2.5处于良好水平,空气清新,这样的空气稍微过滤一下就可以直接进入机房,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以使用自然散热结合少量空调、风扇的方法,对设备进行冷却。

并且上述地区均可以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进行发电:贵州水资源丰富,水电装机量排在全国第四位;宁夏与内蒙古光照充足、大风天气所占天数较多,因此太阳能、风能充沛,同样可以降低企业耗能成本。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亚马逊会选择在宁夏、腾讯选择在贵州这类气候凉爽的地区建立大数据中心。

贵、内、宁政策助力,高补助1000万元

据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168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至2020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大数据产业带来的诸如:优化产业布局、吸引高科技人才、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因此各地对争取顶级企业的大数据中心落地,也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4-01-09 16:53:00
市场情报 中兴通讯分布式存储+ DPU,加速数据中心转型
存储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完善、加速演进,以更好地满足业务的存储需求,但同时也使得存储协议和文件系统越来越繁重。 <详情>
2024-01-09 09:35:00
算力新闻 【算力之声】格力杨惠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数据中心发展关键词
格力专注于数据中心领域制冷技术研究,目前温控产品方案可应用各类型数据中心项目,高效冷源、专用末端、智能群控,专业服务可为数据中心提供整体式的空调系统解决方案。 <详情>
2024-01-04 16:44:00
机房建设 限价1680万元 江西电信数据中心三期蒸发冷却空调招标
本次采购的机组及管路系统须满足弹性可平滑扩容、便于后期扩容机组、末端要求,所有机组可统一控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