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组委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和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执行的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华东分赛区决赛暨常州市首届工业APP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常州成功举办。经过初赛评审,本次大赛共有70支参赛队伍进入决赛,比赛现场,来自各高校的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企业评审专家、高校评审专家、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切磋技术,交流心得,比拼作品。
经过作品演示和答辩两轮评审后,最终角逐出一、二、三等奖,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在2019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期间召开的天宁分论坛上为获奖队伍代表颁发奖牌和证书。
据了解,本届大赛于去年12月初正式启动,经赛题征集、审定、修改和发布等前期准备环节,今年3月正式启动报名宣传、辅导答疑工作,前期共吸引了近千只队伍在线上提交的400余份参赛作品。6月2日大赛初赛评审工作圆满结束,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及研究所的专家教师经过细致评审之后,最终从数百件作品中选拔出晋级此次决赛的70件作品。
作为“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大赛赛题围绕“工业APP”,共设置“纺织布匹表面瑕疵识别系统”、“基于移动端在线设备故障诊断平台”、“绿色车间监测App”、“能耗综合分析应用APP”和“基于工业设备的企业大数据的分析与展示”这五道赛题,旨在整合华东地区的高校资源优势,加快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全面改进重点设备性能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
聚焦发展新形态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随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APP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快速渗透。作为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工业APP将推动工业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加速变革,为我国重塑制造业体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手段。
大赛组委会表示,本次大赛设置的五道赛题,都是来自于企业上云服务过程中掌握的比较集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而精准聚焦工业互联网这个热门领域,一方面能够紧跟国家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华东地区丰富的制造业资源和丰厚的教育资源,打造一项集专业性、区域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高标准赛事,从而实现整合华东地区高校资源优势,加快华东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与软件产业发展,推动华东地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同时为华东地区的企业储备和吸引更多的高校人才,激发华东地区的创新创业热情,掀起华东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对于软件产业而言,人才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大赛有效搭建了产学结合的新平台,为发现、培养、集聚更多优秀软件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促进产教融合和软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定义是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点之一,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根本,也是关键。大赛一直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加强产教融合,加强人才与产业的协同为主旨,从强化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创新链衔接等方面着手,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亮点频现 创意展示与平台实践双向助力
在本次大赛中,以企业的技术难题作为大赛出题素材,是整个赛事的一大亮点。重点软件骨干企业所出的赛题全部来源于实际研发中的需求,能够更多地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高校软件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同时,参赛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也直接给企业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
比赛过程中,每支参赛队伍都准备充分,信心满满,不仅分工明确,有些赛队还配有丰富的资料介绍,此外各种各样的成型设备和APP,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本次大赛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展示。
大赛评审组专家表示,大赛赛题立意和要求都比较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涉及到的技术和知识领域都紧贴当下的技术热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良好作用。此外,评审专家还提到比赛题目是各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特征和业务流程提出的较有针对性的内容,比较能够贴近市场,实用性非常高,包括有些题目还涉及到了难度较大的算法,这就让参赛团队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大的优化和提升。此次比赛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为今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据悉,本次大赛的获胜团队将有机会参加7月15——18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