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金融机构“零接触”服务迎来机遇,银行对于金融科技能力建设的需求变得愈加迫切。后疫情时代,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势必加速。在这种背景下,有实力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将迎来一波新机遇和挑战。
除去政策和机遇,此次疫情也催化了用户习惯的改变。疫情之后,用户会更加认同无接触式的银行服务,也会逼迫银行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全国14亿人居家隔离,现实世界的活动近乎停摆,线上活动成为主要方式。根据QuestMobile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在疫情爆发后的互联网日均使用时长从50亿小时快速上升到60亿小时。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采访时认为,疫情结束后,零接触式服务有望成为银行业的常态。未来这一类服务既是商业银行降本增效和业务转型的有效举措,又是银行机构从容应对突发状况、提供可持续性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事实上,银行业已经在行动。3月5日,全国工商联联合网商银行发起“零接触贷款”计划,推出十项相关举措,拟在半年内,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复工复产。计划共计有105家银行参与,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各地的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均位列其中。
在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金融科技公司迎来一次全新的机遇。目前,有很多中小银行迫切需要发展零售业务,但缺乏信用卡业务运营与零售业务风控、获客、产品研发的基础,需引入外部资源构建零售业务竞争力。
重大疫情下,个人及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刚需型信贷及金融服务需求不减,央行等相关机构陆续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让数字化普惠金融再次成为焦点回到大众视线。提及数字化普惠金融,这代表着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企业能因客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塑造实时化、智能化的客户体验,提升普惠金融的普及性,并降低成本。
业界有观点认为,普惠金融的实质在于全方位、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关键是为需求者提供平等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在实践中,普惠金融的“普”相对于“惠”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