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之“半导体崛起之路”专场上,由屹唐长厚投资副总经理郭志军主持的圆桌论坛中,鲲游光电联合创始人兼CMO李帅、芯长征CEO朱阳军、联睿微CEO李虹宇、清微智能联合创始人&产品工程VP李秀东围绕《“芯”势力,半导体产业迎机遇》主题展开讨论。
疫情给行业带来利大于弊的机遇期
圆桌伊始,五位嘉宾首先谈到了疫情之下,半导体行业受到的冲击以及给各自公司带来的影响。
郭志军表示,在疫情之下,国内的产业链不够成熟,加上国外的供应链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半导体行业在今年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爆发。但是,在郭志军看来,明年乃至后年,这个机会还是蕴藏在疫情之中。
来源:猎云网
屹唐长厚投资副总经理郭志军
李帅坦言,面对疫情,压力肯定是有的。在这个情况下,只能把自己的内功再练练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等到行业迅速爆发的时候能够跟上。
朱阳军表示,整体而言,疫情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利大于弊的机遇期。
谈及疫情影响,李虹宇表示,公司去年的客户都是外单,疫情以来,意大利有三个项目无法继续,但是团队也在国内接到了很多案子,所以今年的情况还不错。
来源:猎云网
联睿微CEO李虹宇
谈及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李秀东认为,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大风大雨到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逃脱。而2020年,半导体行业大的挑战就是供应链,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国产替代是趋势,但要注重基础教育和全球合作
国产替代的“冲锋号”毅然吹响,在这样大的产业势能背景下,半导体行业也将诞生无数的机会。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逆势而上,国产替代已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新增长引擎。
郭志军认为,一些涉及到卡脖子的方向,特别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地方,国产替代是必须的。同时,郭志军也表示,但市场化方面不一定非要强调所国产替代,只要把自己内功修炼好,消费者会自动买单。
李帅认为,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非常有价值。“我们应该瞄向的是国内市场,但同时也要放眼全球市场。从中国应对来看,也是开放的心态,他们在退缩在封闭,我们在开放。所以我们这些公司要立足国内,先做好国内国产化替代,同时争取海外市场。”
来源:猎云网
鲲游光电联合创始人兼CMO李帅
朱阳军表示:中高端的芯片被国际巨头垄断后,中国如果不实现国产化,严重依赖国际几个巨头的供应,会产生很大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战略性领域。
李虹宇认为,国产替代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国产替代还有个深层次的要求,我们需要做好基础教育,让更多的人愿意做、能够做。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加上国家的引导,结果自然而然就会好。”
李秀东则认为,国产替代要做,但是全球合作依然是半导体永远的大趋势。这是一个产业链非常细的行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掌握全部的产业链。在关键技术领域可以做半导体国产替代,但是全领域做国产替代,就有一些矫枉过正。
来源:猎云网
清微智能联合创始人&产品工程VP李秀东 警惕产业过热产生的泡沫和浮躁心理
产业势能过大,必然会造成产业过热。投资热潮,反映的正是半导体产业过热的发展现状。针对这一问题,五位嘉宾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面对如今半导体行业的资本热,郭志军认为,有时候资本确实有反向的作用,在某些行业曾因为资本涌入,导致在重要的支点上分散,但资本的认可依然对产业有助推作用。郭志军表示,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市场泡沫,它也很难快速发展,但这个市场泡沫吹得太大,可能是一地鸡毛。
李帅则认为,产业过热也不一定就是坏现象。“量变才带来质变,不经过量变这一步,质变是不可能的。比如原来十来家企业做半导体,资本涌进来以后有几千家了,有一些会死掉,但总归会有好的出来,有一个积极鼓励的作用。”
朱阳军表示,芯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国产化率距离大众的预期还是较远。所以宏观而言,行业投资有一些过热现象,出现了一些泡沫,也出现了很多滥竽充数的企业。然而,功率芯片这个领域需要很多经验积累,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以及应用测试的迭代,需要静下心来修炼内功,太浮躁了产品和技术都做不好,也无法通过大环境、资本的助力占据优势。
来源:猎云网
芯长征CEO朱阳军
李虹宇对于半导体产业过热持乐观态度,乐见其成。他表示,“产业过热会让更多的投资人急功近利,马上上量然后杀价,这种市场我是不玩的,但却会让国内我的潜在竞争对手注意力分散,造成资金和人力的分散。”李虹宇还认为,“产业成长太快,就会让人忽视芯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数字能力也需要十年以上的发展。”
圆桌论坛的最后,五位嘉宾展望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期许。
郭志军建议资本、创业者、地方政府冷静对待,半导体产业不是简单用钱堆砌出来的,它需要人才不断积累,需要技术积累,整个产业链的配合。
而对于新赛道的出现,李帅认为,“对于我们以及海外选手来说,在这个机会上,大家几乎在一个起跑线上,并没有落后他们很多。所以,我们都可以多多关注新赛道。”
李虹宇则表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李秀冬表示,中国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几千家发展到现在的40000家。而在接下来十年的发展中,这些企业有些会淘汰,有些会被整合,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形成一个更完善的局面。
来源:猎云网
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于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协办。本届峰会以“逆势生长”为主题,开设了主论坛和九大专场,覆盖母基金、新基建、电商、医疗等领域,近两百名行业专家、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深入探讨各产业经营之道,以及行业变革中酝酿的创业与投资机遇。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由猎云网整理:
郭志军(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今天受猎云网的委托,临时主持圆桌会议。今天特别有幸邀请了业内几个著名的企业老总过来,按照程序介绍一下,都是老朋友。
第一位是李帅,鲲游光电联合创始人,李帅是一直从事半导体行业的专家,后来自己也做了投资,现在自己又参与创业。
第二位是芯长征的朱总,二十多年的老专家,时间长,但年龄不大。
第三位是联睿微李虹宇李总,很优秀,今年的业绩私底下了解了一下,发展很快。
第四位是清微智能的李秀冬李总,也是很优秀的企业,很知名的公司了。
我记得马云同志说过一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疫情当中,可能有危也有机,我们真正的实体,第一线企业对此感受特别深。借此机会,请教几位老总,疫情之下,半导体行业影响怎么样,对你们公司的整体影响又是怎么样的?
李帅:除了半导体行业之外,疫情对整个制造业影响都比较大,但相比国外,国内恢复是比较快的,国外还是一团糟,国内基本上咱们出差都正常了,现在到年底了,有一点点零星的案例爆出来,但整体而言下半年的恢复是比较迅速的。
疫情下,压力肯定是有的。在这个情况下,只能把自己的内功再练练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等到行业迅速爆发的时候能够跟上。
郭志军(主持人):今年鲲游感觉怎么样?我们基金也高度关注,您作为企业老总,怎么看待鲲游今年的发展。
李帅:基金投资我们也没有那么特殊,老实说,我们是初创才三年多时间的公司,还是一个初创型的公司。好的方面是,我们迈过了一个量产的坎儿,把产品做到我们这个行当里面10KK级以上的出货,但是离我们想象中今年这个行当大爆发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东西主要是用在3D摄像头、3D成像里面,3D成像现在主要是苹果在力推,它的手机、Pad前置后置都在推,我们就是做这里面核心的晶圆级元器件。原来预想的是,苹果切入以后,Android体系应该有很大的倒入和爆发。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都保业务增长,开始求稳,不会在一个新的东西上那么激进,所以我们看到Android体系在导入3D摄像头上是放缓脚步的,但我们看到了苹果市场的坚定性,它对整个行业是有引领作用的,我们相信疫情过去以后,3D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随着3D市场在产业链更多更深的渗透,在中低端手机上的普及,在更多Pad类似产品,包括电脑上的普及,我们还会迎来大的爆发。
郭志军(主持人):是的,我特别赞同帅总的观点,因为我自己投的一些企业确实也是在这个产业链上,苹果作为手机端的引领,因为疫情也好,国内的产业链不成熟也好,可能都导致了咱们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爆发。但是通过综合的判断,我相信疫情之后,明年后年,这个机会还是蕴藏的,当然,希望鲲游更加加油。
李帅:谢谢郭总。
郭志军(主持人):朱总,咱们作为国内比较著名的半导体器件公司,对您的影响或者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朱阳军:大家好,感谢郭总。其实我们芯长征也是一个刚成立才三年多一点,实际运营刚刚满三年的公司,但是团队在工业器件领域深扎了十几年,属于老兵了。整个疫情,你刚才抛的议题,总的来讲,我们经常会这么看。其实这次全球疫情对中国来讲,刚才说到建道,实际是产生弯道,为什么说产生弯道呢?我们二三月始复工以来,国内的从生产到市场还算正常,但出口型的、我们的下游客户,做出口业务的订单受很大影响,导致出口型产品上半年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但是从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全面复苏,加上有一些进口产品、国际品牌的产品缺货,大概从8、9月份,在东南亚的市场已经全部停摆导致国外产品全面缺货以后,国内市场爆掉了,现在工业器件,无论是6寸还是8寸,全部满产,好一点的订单已经接到明年的8、9月份,6寸已经接到明年年终。所以整个疫情上半年受到一些干扰,但下半年全面爆发,所以我觉得总体来看,完全是利大于弊的机遇期产生了。
芯长征从11月份开始,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我们去年定的目标是比去年要翻3倍,现在11月份已经实现比去年业绩增长3倍,确实目前整个市场比较火暴,我们的业务产品主要是toB,70%-80%的营收还是来自于工业领域应用,20%-30%大概来自消费类。消费类里边,也是跟手机充电器等等相挂钩的。所以疫情整体情况下,对我们行业来讲,更多产生了很好的不错的机遇,这个窗口到底是多少,我们目前看,至少会是到明年的下半年差不多这个窗口期还会维持,大概分享这些。
郭志军(主持人):谢谢朱总,虽然您刚才提到咱们出口,尤其国外业务,可能受到影响,其实反过来,我也跟您报告一下,咱们需要国外的供应链也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我投的项目,他们的供应链有韩国的,韩国也和咱们采取了大致相同的疫情控制措施,工厂停产,导致国内的供应链供应也一下吃紧。但正如您刚才说的,这里有危有机,这个机可能是对芯长征整个团队的把握要素点的提供,非常不错,把危转成了机,恭喜。后面我们看看怎么合作。
和李总是老朋友了,刚才私下问李总,李总说他的产品已经干到明年的第一季度,发展特别快,李总也给我们分享一下咱们公司的情况。
李虹宇:我们公司是做低功耗蓝牙,目标是替代国外高端产品,除了进了小米手环和华米自我手表以外,我们去年客户都是外单,替代国外厂家芯片,所以疫情以来,意大利有三个项目人都找不到了,后来经过员工努力,国内找了很多案子,所以我们今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而且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在家里待着,买很多电子产品,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供应链的问题,台基电要提前讲下多少单,封装测试都很紧,现在在台湾有六家封测厂,和国内东莞两家也在联系,往国内移。还有一个,到现在我们还不错,明年1月底之前的货全部订完了,这个疫情有利有弊,这次疫情受惠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因为中国很早就开始生产了,所以世界工厂又回来了。美国是全世界人民在家里办公,都用美国设计的芯片、PC之类的,所以这次疫情这两个国家可能越来越强了。
郭志军(主持人):联睿微是咱们国内做低功耗蓝牙的头部企业,各种报告和机构排名都是在前头的知名企业,能有这么大的成绩确实,也是转危危机的典型案例。刚才朱总介绍的两家疫情当中的表现都特别优秀,恭喜。李总,作为来源于清华高学府的技术来源,清微智能在音频、包括视频芯片上有很大进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成绩,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李秀冬:清微智能相对前面几位老总的企业,我们是新秀,我们是2018年下半年,到现在运营时间也就两年。我们就像一个婴儿,刚刚才成长就遇到2020年庚子年这么大的事情,谁都没有预料到。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大风大雨到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逃脱,这是必然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我从一个创业型企业讲一讲感受。
今年年初2月份的时候,疫情在国内明显爆发起来,我们的研发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可以靠互联网服务器远程办公,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到4、5月份的时候就会遇到问题,比如我们要投片,要去上海没法去,比如有一些给我们提供的IP,按照法律要求不能给我们提供GDS的,怎么解决,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个时间点对封装测试影响比较大,他们是人员密集型的,没法开工,这是大的影响。等到5、6月份的时候,整个疫情国内这边控制的已经很好了,但国外发生了大的问题,这个时候对全球影响大的是产业链的影响,明显爆发。我们最开始供应链在台湾,当时给我报的周期是三个月,我说不要说三个月,两个月我公司就over了,这是太可怕的一个事情。我当时果断的转到国内,国内虽然做这个技术上有一些问题,但我的研发人员和封装厂坐到一块儿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我们的产能往前整整提了将近两个月,这就是我们当时遇到的问题,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9·15之后,都要量产了,发现产能跟不上,产能跟不上的原因我最近也一直在看了,一个是海思事件的影响,现在即便有的地方芯片涨价,但是还是没有产能,所以我觉得2020年对大家挑战大的就是供应链,得供应链者得天下,这是我的一些感受。
郭志军(主持人):感谢李总,给您报告一下,我投的一个企业就是供应链出了问题,采购体系加价15%,买不到东西,跑到香港、台湾,还是不行,在供应链管理上确实需要再跟您学习。
李秀冬:对,半导体产业链是全球性的,它的链非常长,从小的到一个日本的药水,这个药水只有日本能生产,大的到光刻机,包括封装打线机,国外疫情严重,开工不足,怎么办?大的交付周期已经到了两年这个时间,美国人民都是用他制作的高端芯片,比如PC,这个交期基本是两年的时间。
郭志军(主持人):是,我虽然没在实体经济中,作为投资机构,但是看我们投的项目和我们了解的项目当中,这块今年疫情特别显现,感谢李总。
刚才嘉宾演讲有一句话对我触动比较大,国内一直提换道超车也好,弯道超车也好,弯道容易甩出去,换道,这个道也是美国人给我们画的,我们能不能重新开一个道,我特别同意这个意见,国内整体水平和美国有差距,我们能跟随的时候还是要跟随一下,如果贸然创一个新道,这个成功概率,进入无人区创新创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咱们国家的投资财力、人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希望能有更稳妥的方式进入,有人趟的地方我们少踩一些坑。但我相信,国内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做了很多工作,都在悄声的做一件事——如何实现国产替代,想听听几位老总在这块有什么思考,或者在未来看我们这块会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秀冬:对国产替代这件事,魏老师以前讲过一句话,国产替代我们是可以做的,但是“合作”依然是半导体不会变的大趋势。半导体的产业链非常细,虽然说中国和美国的产业链相对都是完整的,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掌握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半导体国产替代可以在关键的技术领域去做,但我们不要有一种思想,就是中国要所有的都替代,这个我觉得有一点矫枉过正。
郭志军(主持人):我觉得国内这种声音不是少数,我们也不可能盲目的全面替代,现在中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全球化,我们还是要打开大门,张开双手,我们还是要合作。其实很多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先进道路我们还是要借鉴的,单纯的赌气性质说国产替代,其实还是不太可取的,要冷静。
李秀冬:对,我觉得中国半导体转移过程中,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尤其最近十年,是得益于国际合作才有今天这个局面,否则如果我们只是闭门造车的话,再给我们二十年三十年也不见得有这个局面。
郭志军:光刻机是咱们最卡脖子的事,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比较传的一张小图片,大概是78年,新闻报纸上中央已经开始说做光刻机,但到今天我们还是受制于人,但不能因为这个我们就完全推倒自己重来,资源浪费太大了,我们还是能合作合作,不能合作的地方我们自力更生,肯定是双结合的道路走,谢谢李总。虹宇总,您有什么高见?
李虹宇(主持人):我们是做设计的,看设计行业,凡是需要钱的都是国外公司,凡是需要经验的基本上都是欧洲公司,这些工程师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的经验。我经常问人,你认为单片机容易做还是手机芯片容易做,每年中国有500亿单片机的销售量,简单的单片机中国只占全世界5%的量,不如手机,为什么?手机的供应链在中国,第一件事,而且手机的芯片,它的设计,基本上他知道做什么,而通用单片机市场五花八门,芯片做的非常稳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在进口替代上来讲,讲到光刻机,中国能不能做光刻机,你看看中国优秀的学生学不学数理化,如果不学的话那就没戏,如果学的话,那光刻机肯定没问题。设计不需要优秀的数理化,但设计需要坐冷板凳。所以,谈进口替代,我们最近拿了一个美国的单子。进口替代这件事是顺其自然,现在有几个国外的厂商,我做的东西跟他差不多,我比他便宜或者我比他好,我就进去了,很简单,把自己该做的工程事情做好就行了。半导体行业,把中国自己的基础教育做好,有人乐意做,中国十年二十年,国家不引导,自然而然的就会好。
郭志军(主持人):好的工程师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砺,很大的积累。
李秀冬:我补充一下,可能之前大家认为半导体优秀人才都流失到了搞投资、搞金融、搞互联网,但是清华微所四十五年所庆,我们做了一个数据统计,最近五年毕业的学生,70%-80%都是在半导体行业。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改变,我们也看到了希望。
郭志军(主持人):给点掌声。确实没有想到,这种数据还是挺振奋人心的,刚才李总介绍到,我原来是在军工体系,国家一些真正涉及到特别卡脖子的地方,特别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地方,这种国产替代是必须的,咱们不能给战略对手留下后门。但我们的市场化,不一定非要强调所谓的国产替代,如果我们把自己内功修炼好,消费者会用自己的炒票去买这个单的,他会用脚投票的,如果咱们自己的产品就是好,性价比就是好,我觉得华为手机就是一个例子。可能几年前大家更多看到的是苹果,其实今天我和几位老总在下面候场的时候,我看都是用的华为手机。
所以我觉得只要把自己的内功练好,我们有自己的长处,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不怕吃苦,我觉得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朱总,您也是芯片企业,一说芯片大家都说“缺芯少魂”,您怎么看?
朱阳军:刚才听了两位李总的说法,不同的赛道确实有差异,我们这个赛道,目前的国产化率还是非常低的,中国的市场大概占到了全球的一半,甚至可能今年过去以后一半以上,但90%几是被垄断的。
郭志军(主持人):我知道的是3%。
朱阳军:按芯片统计国产化率不到10%,6%、7%的点,但中高端的还是被国际巨头垄断。但是我们从实际运用角度讲,这个东西如果不实现国产化,实际有很大的安全性问题。比如我们的电网、高铁,我跟国家电网和中车都深入交流,这两个技术我们产品已经开始出口了,但核心东西还是依赖进口,这对我们来讲是供应链很大的安全问题。所以,对于我们这个赛道来讲,国产化是一个必须要走的路,我们引用任正非先生的一句话讲,这条路必须胜利,除了胜利没有其他路可以走。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严重依赖于国际两三个三四个巨头的供应,实际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问题。消费类可能略微好一点,但很多核心的战略性领域国产化很关键。07年我回国以后,我是中科院出来的,2015年全职出来创业,现在还兼着中科院的研究员,2012年、2013年推国产的,非常非常难,那个时候下游用户对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吗?
李秀冬:不是这样的,就像郭总讲的,这个还是要市场说话的。
朱阳军:一开始的时候他不会给你机会测,为什么呢?他觉得这个东西我长期用ST,我没必要换,我也买得着,虽然价格高,但我的毛利没问题。所以一开始国产化有很大困难,但随着慢慢的环境变化,随着国内产线,尤其中兴国际这些一流梯队,大部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以后,芯片至少可以用了,所以慢慢开始尝试着用。用着用着发现并不比进口差,而且很多性能方面,包括定制化方面,可能比进口产品更加灵活、更好用、更高性价比。但我们不愿意提性价比,要提性价比好像我们就是低端的,其实不是。所以国产化这条路我们走得很艰辛,为什么叫芯长征?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像长征路一样这么波折,这个也是我们的感悟,可能不同的赛道真的不一样,尤其工况领域,我们现在全面布局汽车市场,两到三年的投资周期要有,企业要存活,这个事情蛮难的。国产化是不可逆的趋势,这是我们这个赛道百分之百肯定的结论,中国未来在功率芯片国产化方面这条道路上不存在可逆的情况,国产化最终一定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郭志军(主持人):刚才朱总也很自豪,也有一点点苦诉在里面,芯长征,这是新中国最开始源泉的力量来源。比如在国家电网,在军工,比如跟我们大的公共交通领域,这是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的,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确实在这块国内的有识之士,包括我们资本,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努力在里面,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也更好的维护我们自己的安全,我们相信有识之士在这会有高度重视和共识的。
虹宇总和朱总都有各自不同的赛道与认识,回到鲲游,这是国内华为重点布局的点,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它可能也在承担着国产化的很多期许,李帅总,您作为联合创始人,有什么给我们分享的东西?
李帅:我们鲲游光电做的事情和几位老总稍微不太一样,我们是用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和光学复合工艺做光学芯片,是光学器件。
我们都是国产化的公司,第一步是做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国产替代才有价值,我们都是对国外已经跑在前面的选手的替代,对国外这些跑的比较早的长跑道选手进行追赶是必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环境在变化,美国在收缩,他不是在倡导全球化,他在退缩,他在往回退,你想买人家不卖怎么办,好多公司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所以有时候国产化不是说你情不情愿的事情,是别人情不情愿的事情,这个事就变成我们一定要做。
国产化,第一我们瞄向的是国内市场,但同时放眼全球市场,从中国应对来看,也是开放的心态,他们在退缩在封闭,我们在开放。所以我们这些公司也是这样的想法,立足国内,先做好国内国产化替代,同时争取外面的市场,这是我对国产化的一点看法。
郭志军(主持人):秀冬总最早讲到,半导体不是一个国家富不富强就能形成的一个大的产业,它肯定是集全球、集全人类的智慧才能形成更大的产业,刚才帅总也提到,不是说我们情不情愿,可能是被倒逼的,这种倒逼只是促进了我们国产替代带历程。从国家大的策略——双循环,内循环、外循环,我们提双循环绝对不是关着门搞研究,盯着自己的市场,肯定是要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大的市场,同时,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我们还是要有一些担当,不仅仅服务于国内市场,也要服务全球,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优秀的企业有更好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走向全世界,我们将来可能看到的很多产品中国制造,打开里面也是中国制造,这是我们的自豪。
当然,我们也孕育着很大机会,国际大环境也造成咱们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有点过热,过热这个词也不为过,从资本的流向到优秀企业估值的看涨,给我们整个产业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预期。基于此,几位老总都是老板,也听听几位老板的意见,怎么看待产业过热的问题,以及我们产业上资本对半导体的追捧,对我们各自又产生了什么心理影响和实质影响?
李虹宇:我非常非常乐观看到产业过热,这样的话,我国内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会非常分散,人力会分散,可能有些员工就会蠢蠢欲动。很多投资人会急功近利,马上上量,然后杀价,这种市场我是不玩的,但竞争对手资金分散,人力分散,只要把我自己的事情老老实实不犯错误,基本上就会成功,我是乐见其成的。
郭志军(主持人):有时候资本进来确实有反向的作用,很多年前,包括干细胞等等,都热过一时,因为资本狂杀进来,导致我们重要的支点上分散,这种分散导致我们没办法集中力量办大事,造成负面的,但资本的认可对产业助推作用肯定是在的。阳军总,现在肯定不少资本在追着你们跑吧,您作为老板给我们分享分享您有什么小心得。
朱阳军:产业过热肯定不好,过多的泡沫肯定不好,像啤酒一样,适度的泡沫才美妙。
我们还是要冷静的来看一下不同的赛道特点,除了共性的话题以外,又回到工业芯片这个赛道,我们最近也在跟部委对接“十四五”的事情,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工业器件联盟副秘书长,最近工信部也在要求我们从行业角度写一写建议,包括统计行业情况。从我们的视野来看,整个目前国内的产线,他们希望“十四五”后国产化率能达到60%、70%,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蛮难的,但如果国产化率能达到40%-50%还是相对比较能够得着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用五年时间,从不到10%实现40%-50%,这个未来增长空间,再加上目前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我们仔细分析看一下,目前8寸线和6寸线,生产高端的,产能依然是不够的,包括中兴国际杀入进来以后,他规划的产能是比较大,但目前来看,能够释放出来的产能也就一个月5000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大的宏观的帽子下,投资肯定是过热,很多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PPT一改,也具备这个能力了,出现很多滥竽充数的。这个赛道我们做了十几年都蛮难的,不是你找几个人砸一两千万就砸出来的,它需要很多经验积累,大的模拟芯片经验很重要,下游应用很重要,内功很重要。我比较同意刚才李总的观点,内功修炼不好的时候你想通过大环境,通过资本助力,能够很快出来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个人观点,连门都没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早就不至于被垄断到这个程度,整个市场被垄断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所以我呼吁行业大家稍微冷静一下,尤其资本,相对冷静一下,不是每一个团队出来一两个人找几个工程师写个PPT就能够完成这个事的,技术的门槛,科技的发展有它的内在规律在,主力部队产能提升一下,这个空间巨大,目前我们统计的缺口不少,再上几条线还是可以的,但不要投资过热,我就表达这个观点。
李虹宇:我加一句,其实对于中国过热,这个钱会对半导体设计行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一个是成本高,人力成本,二是设计工程师会自恃甚高,我在上海如果找十年工作经验的数字工程师他会要总监的位置,如果在台湾找一个十年工作经验的他只是一名工程师。你干十年只做了三颗芯片,你并不是方方面面都强,但是他要求设计总监这个位置,这在国内是非常常见的,但在台湾和国外十年只是资深工程师而已,只能设计某个模块。所以,浮躁,有人说中国的数字能力还行吧,我说国内排名前1%、2%的设计工程师,我把这个工程师放到台湾,可能在台湾只能排三四十,海思做的非常好,如果海思挂的话,没有设计公司能这么花时间磕芯片。其实中国的数字也很差,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数字很好,其实成长太快了,芯片确实需要很长时间积累,数字上也需要十年以上,钱太多确实不好,我是乐见其成,我也没办法控制钱。
郭志军(主持人):两位老总非常冷静,虽然受到资本的追捧,但两位老总还是很冷静的看待了资本的认识,阳军总和虹宇总都从事了二三十年对这个行业的研究,对这个行业的认识足够深,确实是这样,一个芯片公司不会简单的通过资本堆砌就能出来,没出来是为什么呢?还是需要我们把功底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给这个行业不断积淀力量,厚积薄发才有机会。从资本角度来看,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市场泡沫它也很难快速发展,但这个市场泡沫也不要吹的太大,吹得太大可能真的是一地鸡毛。希望不管是资本还是创业者,或者是地方政府,我们都要冷静看待,这个产业不是简单用钱堆砌出来的,它需要人才不断积累,需要技术积累,整个产业链的配合。刚才秀冬总一直强调半导体这个产业不是哪个企业,甚至哪个地区,甚至不是哪个国家,能够自己玩得转的,它是全球的大盘棋,我们希望都能冷静看待这个行业,能真正把我们自己成绩做出来。
请几位老总稍微给我们一人一句话,给我们半导体这个行业能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是更好的期许。
李虹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三年之后你会看到很多设计公司死掉。我觉得过三年再看,你就会发现确实,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谢谢。
李秀冬:中国的企业从前几年几千家到现在的四万家,接下来十年过程中,这些四万家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整合,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会形成一个更完善的局面。
李帅:资本的杠杆作用还是有好处的,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对于现在的过热现象,我总觉得量变才带来质变,质变这一步不经过量变是不可能的,比如原来十来家企业做半导体,资本涌进来以后有几千家了,有一些会死掉,但总归会有好的出来,有一个积极鼓励的作用。
对于行业发展来讲,我们还是行业新兵。我们做这个行当是用半导体设备去做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做光学,做光电子,在传统半导体行当,只能继续去努力,去追赶国外,因为人家确实跑的比较早。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赛道,这个机会上我们跟国外几乎在一个起跑线上,并没有落后他们很多,这些新的赛道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吧。
郭志军(主持人):谢谢帅总,刚才几位老总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振奋的消息,新的赛道还需要我们科学家、创业者、资本,各个方面的资源共同去总结,共同去开拓。我相信,中国肯定是可以突破重围,也能实现我们自己的长足发展,但确实需要我们在座的和没有在座的同行们共同努力。
非常感谢几位嘉宾分享这么优秀的成功的经验,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