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榜单出炉,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荣登总榜榜首,同时拿下“数字经济高地”分榜第一,这也是新华三连续十年荣列浙江省创新榜榜首,彰显ICT“技术领军者”底色。

图片1.jpg

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刻入了新华三集团的发展基因之中。在过去的2022年,新华三坚定贯彻“云智原生”战略,让产品内生智能、全面云化,让解决方案集成智慧、全面赋能,致力打造更智能的“数字大脑”,赋能客户迈入数字化应用的新阶段。

逐浪前沿,前瞻创新响应国家“数实融合”大潮

当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并以数字技术的落地与创新助力实体经济,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目标。

2022年全面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既是“十四五”阶段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新华三集团技术创新的聚焦点。其中,“算网融合”是算力实现资源化、普惠化和高效化的关键,新华三提出“建立各方认可的统一算力评估标准平衡成本、效率和体验,构建分层分域管理的算网架构,实现具备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能力的算力网络”,参与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标准制定,扮演算力网络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赋能者关键角色。

基于对统一算力评估标准、分布式算网大脑、网络控制器、云管平台及网络设备联动的研究,新华三集团深度布局转控分离的未来算力网络解决方案。同时,新华三在人工智能、服务器前端设计以及解决方案、智算中心软件平台等方面持续研发投入,研究布局具备更快数据读取速度和更强训练算力的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在工业互联网中,确定性网络赋能工业制造升级已成为大型企业发展的关键。新华三集团作为最早投入确定性网络的先行者之一,打造了端到端确定性网络解决方案,并且首次在业内提出了基于抖动压缩的方案,与未来网络实验室建成了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将时延抖动控制在15微秒以内。

与此同时,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三法并行,数据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被誉为保障数据安全有序流通可行技术的“隐私计算”,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新华三集团依托在算力领域的长期积累,可提供端到端数据合规共享解决方案和隐私计算一体机产品,助力实现跨行业、跨主体的数据安全合规共享,推动隐私计算在金融、政务、电信等行业快速落地,全面释放数据价值。

持续进化的“数字大脑”,加速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新华三集团以“云智原生”战略为指引,围绕应用场景需求,引入一系列全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数字大脑”能力与价值的全面进化,彰显了新华三产品布局的前瞻性和创新成果快速落地的实践能力。

图片2.jpg

在数字化大潮下,用网需求呈现智能化、透明化、易操作的态势,对网络智能管理和资源调度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新华三集团发布云智原生AD-NET 6.0 + 解决方案,覆盖园区网、数据中心和广域网三大场景,实现“云智原生、开放生态、绿色低碳”三大目标。此外,企业级智原生Wi-Fi 7 AP、业界首款400G园区核心交换机、智融全光园区2.0解决方案等新品及方案的发布,为百行百业提供更多元、更贴近上层应用的智能联接底座。

随着大量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落地,算力需求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同时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新华三集团践行“内生智能”理念,在2022年上半年推出H3C UniServer R4900LC G5液冷服务器、42U通用机柜、分布式CDU等部件组成的液冷系统,并于近期重磅推出“一体·两中枢”智慧计算体系及H3C UniServer G6系列服务器,以三维高效、四维绿色、五维智能的可进化算力,支撑新技术融入用户的核心业务,助力百行百业智能化创新及数字化转型。

面向“双碳”战略,在数据中心建设上,新华三集团基于新建、现有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ICT基础架构进行全方位能效优化,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打造PUE低于1.1的绿色数据中心新标杆;在园区建设上,新华三全新升级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统为核心基础,聚焦产业、工业、校园三大园区业务的场景化需求,实现“零碳+智慧”能力的全栈升级。

2022年,云计算也迎来了新的拐点,云边协同催生了分布式云,行业数字化转型促使云的建设从“云优先”向“数优先”转型,云计算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为此,紫光云发布新一代分布式云,实现任意位置、任意规模、任意应用、任意模式的云场景化应用服务,可提供17大类,300+云服务产品的全栈云服务。新华三集团基于紫光云持续构建行业云所需的“云数智”三维能力,打造出一个全域覆盖、全栈赋能的分布式云整体方案。此外,新华三发布的H3C Workspace数字工作空间、UIS 8.0,将为百行百业带来云智原生新体验,打造的绿洲平台2.0能够实现海量数据采集、共享、全域融合,以一体化数据运营帮助客户实现降本提效。

数字时代,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新华三集团发布主动安全3.0战略,聚焦客户业务本身实现业务感知零信任、业务安全新中台、业务运营即服务三大关键创新,打造“XaaS全云服务交付”能力,同时推出北望新一代态势感知系统、新一代业务安全防火墙等产品,多层级、多领域、多维度提供主动安全能力,守护数字经济发展的“底线”。

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技术服务需求,新华三集团持续引领技术服务创新和模式的升级。立足统一运维的技术创新,新华三整合运维领域资源与解决方案,推出了“智简、至暖、致远”的AIO(All In One)一站式运维管理外包服务,带动客户全面提升IT整体服务管理水平。2022年新华三重磅发布了TaaS(测试即服务),打造敏捷化、精益化、平台化的云测试服务;上线业界首个官方模拟器互动分享交流社区,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服务软实力,提高工程师技术能力及产品受众黏性。目前,新华三已构建起了涵盖架构咨询、开发测试、统一运维、数据中心、技术维护服务五大维度,覆盖信息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深入场景,集成领先技术能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百行百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实践、门槛难度、技术需求、效果呈现千差万别,需要集成技术、能力和产品,形成更整体、更高维的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以创新加速创新”的目标。

2022年,新华三集团以“解决方案重装旅”为基础,将客户业务场景需求作为驱动解决方案开发的关键要素,面向运营商、政府、金融、广电、教育、医疗、城轨、机场等行业以及园区应用场景,陆续发布了18个场景化解决方案,累计参与27项标准建设;同时“解决方案轻骑兵”作为面向商业市场的团队,充分发挥快速响应、灵活机动的优势,面向区县级教育、医疗、政府、企业等商业市场重点领域,陆续发布46个轻量化解决方案。

目前,新华三集团已实现对三大运营商总部及95%以上省公司、90%金融机构、90%能源企业、80%央企、80%以上国家级重大工程、85%百强医院的覆盖,以领先数字技术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构建多维创新平台,为技术创新奠定丰饶土壤

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机制建设与资源投入之下的开花结果。为激发和保持创新力,新华三集团搭建了完善“1+3+3”多维创新平台,包括1个产品开发平台(Comware),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合作平台、国家部委项目合作平台等三大技术合作创新平台,以及2029战略研究院、技术预研部和AI研究院等三大技术前瞻性研究平台。

截至目前,新华三集团在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2.4%,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的50%,申请专利总量超过13600件,发明专利占比更是高达九成以上,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殊荣。充分说明,正确的机制建设、需求导向和人才培育,是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图片3.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加快实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推动传统产业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升级,“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面向未来,新华三集团将持续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化“云智原生”技术战略,坚定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以ICT全栈能力与全面产品推动产业数字化变革实践,为百行百业在数字时代的创新注入更多动能。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11-21 16:43:48
国内资讯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数实融合促智造,加速新型工业化
传统工业企业总是有多个新旧IT系统并存的情况,如何实现系统和数据的整体拉通,是第一个挑战。 <详情>
2023-07-28 17:57:42
市场情报 亮相中国互联网大会!金篆信科GoldenDB参加数字技术与应用成果展
数据库与芯片、操作系统并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三大核心能力之一,直接体现国家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力。 <详情>
2023-06-12 17:30:40
国内资讯 从展会看趋势|提高算效 让数实融合插上 AI“翅膀”
当前,运营商网络智能发展正处于从“有条件自治”向“高度自治”演进的阶段。 <详情>
2023-05-19 08:54:20
运营商 中国联通陈忠岳:全面发力数实融合,已在全国落地14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
在算力上形成联通云一市一池,一网多云、一键调度的云网一体化运营能力。 <详情>
2023-05-11 08:43:23
运营商 安徽移动:以数实融合之笔, 绘徽风皖韵新貌
数字经济大潮奔涌,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运营商如何助力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又如何坚持创新引领、紧抓产业机遇,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共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