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正如业内人士意料之中的,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721亿元,同比下降0.03%,进入负增长区间。
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增速
进入“鸡肋期”的移动通话业务
这一次通信行业营收下降,被行业媒体认为是通信业的“拐点”。在此之后,通信业的营收下降或许会成为常态。
部分从业者会将这种下降归因为“提速降费”。实际上,即使三大运营商在国务院的督促下,进行了充分的提速降费行动后,互联网数据业务的收入依旧在增长。其中提速降费“重灾区”移动数据业务同比增长0.7%,并没有拖整体业务的后腿。
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流量
拖后腿的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就是通话业务。通话和短信业务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在OTT业务的挤压下,防线频频失守。近两年来由于短信认证、登陆服务等业务的出现,短信业务开始回暖。但通话业务依旧处于“平稳下滑”的态势中无法自拔。
从上半年数据看,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11969亿分钟,同比下降6.8%,降幅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别扩大0.1和1.4个百分点。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614亿分钟,同比下降19.3%。
虽然眼看通话业务已渐成鸡肋,但由于通话和短信是运营商过去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已经形成了以此为核心的收费模式。所以在面对网络时代的变化,运营商一边哀叹“管道化”,一边抓住通话、短信业务不放,甚至对垃圾短息、骚扰电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G能否拯救运营商?
在3G、4G时代失去的辉煌,运营商已经开始惦记能否在5G时代夺回。毫无疑问,5G时代将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都可能链接到互联网上。提供网络基础业务运营商们,按理说必然获取庞大的利益。
然而从目前运营商的动作看,恐怕并没有做好迎接5G时代的准备。虽然正式的5G套餐还没有推出,但三大运营商的各种测试套餐小道消息已经满天飞,无一例外的还是老样子:动辄数百、上千分钟的语音+上百条短信+说不清楚够用不够用的流量。
之所以说不清楚是否够用,因为这些套餐和4G套餐几乎没有分别。然而大家都清楚,在5G时代,互联网将再一次进入爆发性增长。用4G时代的流量衡量5G时代的需求,显然是刻舟求剑之举。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进行下去,那么可以肯定的说,5G也救不了运营商。相反,还会按照3G、4G时代的发展,加速下滑。运营商会进一步是去产业话语权,最终真的成为“管道”——这待遇或许还不如自来水公司,好歹水是人家的。
社会红利就是运营商的红利
当然,5G时代的到来依旧是运营商“翻身”的大好良机,能否抓住这次机会,就要看运营商能否站在产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角度,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这里的包袱就是指以语音通话为核心的基础业务模式。
5G时代不再是单纯的流量时代。边缘计算、AIOT、AI、VR等将借5G东风蓬勃发展,而产业对于5G的需求也将多种多样。哪怕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在5G广泛应用下,衡量服务的标准也将超出单一的流量维度,而这一切,都是运营商的新契机。
在未来消费者体验云游戏、AR/VR、全息视频等5G专属的应用时,对流量、速率、延迟将有不同的要求。运营商可以根据消费者应用来设置全新的收费规则,提升服务价值。享受到更高价值服务的消费者,也自然更愿意为此买单,而不是在选取足够流量的套餐和附带上千分钟的无用通话时长这样的问题上反复纠结。
一条非常简单的逻辑:产业发展离不开消费需求。当消费者的需求得到释放,自然也会促进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在产业端对5G的需求,以及对运营商的依赖将远远超过消费端——如果运营商不想继续沦为“管道”,那么提升自己的5G能力将成为必然。
可以说,只有运营商将“通话附带网络”改变为“网络附带通话”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抓住5G这颗“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