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中国广电发放5G牌照。在PT展上三大运营商同时宣布5G套餐,2019年真正成为5G商用元年。
面对目前5G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中国联通集团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以及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专业首席专家毕奇分别表达了看法。
杨志强:5G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5G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管道,更像是一个基于5G而形成的更大的产业。”杨志强称。
从产业界关注的5G挖掘的场景和应用来看有很多应用场景。首先,5G有三大类场景加多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其次,5G将大规模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然后,是应用于车路协同业务。
除了以上三大类应用场景之外,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文娱、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等,各行各业都在合作起来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应该说,5G在现在不仅仅在通信产业,整个产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且大家非常看好未来的应用。但是,5G的发展要真正的把这些业务变成规模化的应用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有很多的挑战。”杨志强指出。
一是建设成本。由于5G本身的高密集的组网,大规模天线的使用等要求,对基站本身的建设成本,对基站建设的要求,以及基站的耗电都对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是产业端到端的成熟问题。5G网络结构非常复杂,四世同堂,所以5G会给带来非常大的复杂度。5GSA架构是真正体现2B业务的一个基础架构,SA架构也还没有完全成熟。
三是应用。目前,行业内积极挖掘5G应用场景,但是真正可以看到在5G能够规模化推广的,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应用,还不是很明显。
四是商务模式的创新。5G面向的是2B业务,2B的业务如何能够达成共赢,如何让大家方便的用,又能够使业务可持续的运营下去,可规模化的发展开来?是全产业链、全社会共同来探讨、共同来摸索的一个课题。
马红兵:未来中国联通计划将2.1G频率进行共享
“5G是承前启后的技术,它本身只是一项通用技术。5G需要和其它一系列技术进行融合,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这也是业界的广泛共识。” 中国联通集团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如是说。作为中国联通运维部总经理,马红兵认为,5G确实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进行一系列变革。
需要在模式上进行调整。从核心网层面、承载网层面、无线网层面都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其次,更好的合作将是建设好5G的重要前提。马红兵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合作建网举例:“如何低成本的建设一张5G的中心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联通除了在进行把3.4-3.6G频率共通共享以外,未来还想把2.1G频率进行共享,这样能够实现高、中、低频协同,提供更好覆盖,同时在一些广域区域能够用低频降低覆盖数量和覆盖成本。在SA网络方面,其复杂度较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达成共识,共同加速SA成熟,同时业务上向5G切片更好适配2B业务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信毕奇:5G支持万物互联应用?
5G基础的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从数理的角度来讲,在增加小基站方面,增加信道的流速方面,增加带宽方面,以及干道消除方面、信道编码方面、波束赋形方面中国电信做出了很好的努力。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专业首席专家毕奇指出。
由于系统频宽和多样化呈上升趋势,中国电信在部署5G时主推了FDD+TDD融合组网技术。并在做进一步的工作。
由于,5G需要大量的电,电费非常高,怎么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节能成本成为5G重要的方向,各个厂家、运营商都在做大量的工作,而且这个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毕奇称,5G呈现应用的多样化的趋势。为了保证这个多样化,中国电信首先提出了SA(独立组网)的布网策略,并且很好的引领了全球向独立组网快速的发展,而且也保证了5G独立组网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此外,毕奇称,5G也不会对ARPU有任何的撼动。他表示,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尝试共建共享,这对5G全球的运营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同时,对于外界所说的5G支持万物互联应用,毕奇表示不太赞同。“新一代的趋势是高频组网,而且是越来越高,高频让覆盖一直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新一代去支持物联网实际上是有点不合适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