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计算诞生到今日已经超过十年,其应用也从部分大企业的数据中心机房,普及到了众多领域、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中。不过,整体看开放计算的主导者和应用者,还是以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为主。在数字化技术走进千行百业,传统行业纷纷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开放计算面临着新的挑战。
OCP是最早的开放计算组织,也是国际三大开放计算组织之一。浪潮作为开放计算国内的布道者之一,承办了本年度以“开放•向未来:绿色、融合、赋能”为主题的OCP China Day 2022(开放计算中国技术峰会)。
会后,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规划总监陈彦灵与开放计算中国社区负责人叶毓睿共同接受了媒体采访,就开放计算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度的讨论与对话。
成果斐然的开放计算
一般认为,开放计算起源于2011年Facebook牵头成立的OCP基金会组织。其后数年中,ODCC、Open19相继成立,三大组织共同推进着开放计算的发展。
“OCP只是开放计算组织之一,不等于开放计算。”陈彦灵会这样向媒体强调。浪潮信息自身除OCP外,还加入了ODCC和Open19,并且成为了重要的组织成员。实际上在开放计算三大组织中,大部分会员都是这样跨组织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开放计算组织的特点之一。
当然,随着浪潮信息引入OCP China Day并连续多年的努力推广,国内媒体总是不由自主将OCP、浪潮信息与开放计算等同起来。不过作为开放计算最早也是大的组织,OCP的发展和现状,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开放计算产业整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过10余年发展,OCP的创新已基本覆盖了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并向异构计算、边缘计算等前瞻技术延伸。特别是在开放硬件、开放软件以及软硬件分层解耦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的今天,开放计算已经成为数据中心领域最重要的创新起点。
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项目,也是近年来OCP关注的重点。最新成立的冷却环境项目已成为OCP迄今大规模的跨行业合作项目,多家公司甚至多个行业的代表共同聚焦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创新。
“开放计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协作模式,”陈彦灵表示,开放计算可以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生态,并且快速、低成本的赋能给最终用户。特别是在我国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开放计算平台将成为重要的创新平台和土壤。
普及尚需时间与耐心
根据OCP China Day 2022大会披露,开放计算已加速从互联网渗透至其他行业,如电信、金融、游戏、医疗、汽车制造等等。据Omdia预测,非互联网行业在开放计算的市场占比将从2020年的10.5%增加至2025年的21.9%。
不过,对于以赋能千行百业为愿景的OCP或者其它开放计算组织来说,目前开放计算取得的成绩只能是差强人意,并没有取得理想中迅速被各行各业接受的理想效果。
陈彦灵表示,开放计算在非互联网领域推广的缓慢,一方面在于应用模式上的差异,导致很多标准技术无法直接使用;另一方面在于传统行业基础设施能力需求低,用不到面向更高性能、更高效率提出的开放计算标准。
此外,开放计算的技术标准专为数据中心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研发,但在第三方数据中心中却应者寥寥。近年来,只有1-2家第三方数据中心宣布采用了OCP的标准来建设。开放计算的推广在数据中心产业形成了“灯下黑”状况。
“规模决定方向,领域决定特性。” 叶毓睿用两句话来解读目前开放计算推广面临的问题。开放计算起源于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创新,在规模不够的情况下往往无法真正体会到开放计算技术的优势。此外,数据中心硬件改造成本高昂,也是很多企业采用开放计算标准时遇到的阻碍之一。
“相比软件而言,硬件投入成本更高,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磨合。” 叶毓睿表示,“对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双向破局
将开放计算标准及产品推广到各行各业,赋能传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是各大开放计算组织的愿景。如何能够让中小企业及非互联网企业接受开放计算,浪潮信息等开放计算组织成员进行了多方向的探索。
对此,叶毓睿表示,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进行硬件重构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很多适合中小企业采用的“组件一级或者设备一级的创新技术”。他认为那些已经成为生态中“标准组件”的开放计算产品和技术,完全可以被中小企业直接采用,以降低自身业务的成本。
同时,叶毓睿分析认为,传统领域也有可能在需求提升后,诞生出自己的开放计算创新。
对于组件级创新的应用,陈彦灵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分别列举了OCP网卡、DCMM管理网卡、OPEN BMC、OPEN BIOS等开放计算项目,指出这些项目完全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
此外,陈彦灵表示,浪潮信息正在构建一套适合于传统行业的开放计算的标准,将可以囊括目前开放计算一体化交付、集中供电、统一管理等在内的所有特性,并且可以在传统标准机柜和数据中心中直接使用。
在陈彦灵看来,开放计算正在缓慢而坚定的延伸。从对服务器、对机柜的关注,延伸到更广泛的供水、供电、供冷等基础设施,甚至延伸到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在领域方向上,则向着用户端、传统企业需求方向上延伸。
“需求决定价值,用户才是开放计算发展真正的指引者,开放计算组织必须做出改变。”陈彦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