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超前”,是我国当前对于智算中心建设的准则之一。这一准则是基于对数字化转型加速、AI产业爆发、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做出的战略预判,是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只是对于算力企业来说,适度超前建设就必然要面临市场饱和、当前需求不足的现状,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找到当下以及未来的终极客户,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要务。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现状
近年来,智算中心作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8月份,我国已有455个智算中心项目(详情参考:16家科技大厂89个智算中心及国产化芯片构成分析|算力产业核心内刊No.4)。
智算中心的建设涵盖了土建基础设施和IT基础架构等多个方面,项目规模和金额也日渐增加,动辄数十亿、万卡极的智算中心集群层出不穷,展现出了智算中心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产业对其未来发展的认可。
然而,就当下来说,随着智算中心的增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入局者包括各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甚至地方政府,使得智算中心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各智算中心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优化用户体验,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这并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现在进行时。最近几个月,我国整个智算需求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2024年5月15日整个市场大模型API开始大幅调价以来,我国大模型的tokens调用了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已经从当时的700多亿增长到如今近1500亿的规模。
随着大模型成本降低和能力的增强,正在加速智算需求的快速增长。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迹象,当前围绕大模型商业化,下半年迸发出了数百个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的招标项目,大量隐藏在业务当中的,深度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正在加速涌现,也就是推理需求已经开始不断增多。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的变化,从当前的市场趋势来看,大量大模型落地的场景都是依赖多模型视觉模型,而视觉模型会大量消耗算力,当然也同步带来大量的数据存储需求,而这背后正是对智算中心的建设需求量的大幅提升。
因此,可以明确的说,当前的大模型企业,是智算中心最具价值和前景的客户。
9月27日,以“探索AI边界重构数字场景”为主题2024数字开物大会将在北京正式召开。
会议聚焦大模型发展以及AI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将邀请超过30位大模型、产业数字化领域专家到场,并吸引数百名来自大模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企业的观众参与。
届时,大会也将邀请算力产业知名专家与企业,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大模型的落地应用,赋能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